家长该如何与自闭症儿童沟通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07 18:42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方面存在独特的发展特点,他们可能缺乏主动沟通的意愿、难以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对声音或肢体动作敏感,这使得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常常感到 “无从下手”。但有效的沟通是建立亲子信任、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的基础,家长只要掌握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尊重孩子的沟通节奏,就能逐步打开孩子的 “沟通世界”。下面将从沟通前的准备、具体沟通技巧、常见误区规避三个方面,为家长详细介绍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实用方法。
 
  一、沟通前的准备:了解孩子特点,营造适宜环境
 
  与自闭症儿童沟通,首先需要家长了解孩子的沟通偏好和敏感点,为沟通创造轻松、安全的环境,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
 
  1. 观察孩子的 “沟通信号”
 
  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独特的沟通方式,家长需先观察孩子常用的 “非语言信号”:比如孩子想喝水时,可能会拉着家长的手走向水杯,或指着水杯发出特定声音;感到焦虑时,可能会重复拍手、摇晃身体,或避开眼神对视。家长要记住这些信号的含义,当孩子发出信号时及时回应,让孩子知道 “自己的表达能被理解”,从而增强沟通的意愿。同时,观察孩子对沟通方式的偏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视觉提示(如图片、手势),有的孩子对特定声音(如温和的语气)更敏感,后续沟通可优先选择孩子适应的方式。
 
  2. 营造无干扰的沟通环境
 
  自闭症儿童容易被外界刺激(如噪音、强光、杂乱物品)干扰,导致无法专注沟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前,可先调整环境:比如关闭电视、手机等发出噪音的设备,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整理沟通区域的物品,避免孩子被玩具、装饰品分散注意力;选择孩子情绪稳定的时间段沟通,比如避免在孩子饥饿、困倦或焦虑时进行重要交流,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
 
  二、实用沟通技巧: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交流
 
  与自闭症儿童沟通,需简化语言、结合视觉提示,注重 “双向互动”,避免单向灌输,让孩子在沟通中感受到被尊重。
 
  1. 语言表达:简洁、具体、重复
 
  自闭症儿童对复杂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家长需调整语言表达方式:比如用短句代替长句,将 “你现在去把玩具收拾好,然后过来吃水果” 简化为 “收拾玩具,然后吃水果”;用具体词汇代替抽象词汇,避免说 “你要乖一点”,而是说 “坐好,不乱扔玩具”;关键信息可适当重复,比如提醒孩子洗手时,说 “洗手,打开水龙头,搓泡泡”,重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保持语气温和、语速缓慢,避免大声呵斥或快速讲话,以免让孩子感到紧张。
 
  2. 善用视觉提示辅助沟通
 
  视觉提示(如图片、卡片、手势)比语言更直观,更容易被自闭症儿童理解,家长可将其融入日常沟通:比如制作 “日常流程卡片”,用图片展示 “起床→穿衣→刷牙→吃饭” 的步骤,让孩子通过卡片了解接下来要做的事;与孩子约定简单的手势,比如用 “竖大拇指” 表示 “做得好”,用 “摆手” 表示 “不可以”,帮助孩子快速理解指令;带孩子外出时,提前用图片告诉孩子 “我们要去超市,买牛奶和面包”,减少孩子对未知环境的焦虑。
 
  3. 以 “孩子的兴趣” 为沟通切入点
 
  自闭症儿童通常对特定事物(如车轮、拼图、动画片角色)有浓厚兴趣,家长可从这些兴趣入手开启沟通:比如孩子喜欢拼图,家长可在孩子玩拼图时,说 “这是红色的拼图,放在这里对吗?”,引导孩子回应;孩子喜欢某个动画片角色,家长可模仿角色的语气与孩子说话,或用角色相关的话题提问(如 “佩奇喜欢跳泥坑,你喜欢吗?”)。从兴趣切入能让孩子更主动地参与沟通,减少对沟通的抵触。
 
  4. 注重 “双向互动”,给予孩子表达机会
 
  沟通不是家长单向 “说教”,而是双向的交流。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比如问孩子问题时,给出简单的选择,避免开放式提问,将 “你想吃什么” 改为 “想吃苹果还是香蕉”,让孩子更容易回应;当孩子用手势或简单语言表达时,家长要及时回应并拓展话题,比如孩子指着水杯,家长可说 “你想喝水,妈妈帮你倒,水温刚好,对吗?”,引导孩子进一步参与沟通。即使孩子暂时无法回应,家长也可继续温和地表达,让孩子感受沟通的氛围。
 
  三、沟通误区规避:避免这些可能伤害孩子的行为
 
  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部分家长容易陷入误区,不仅无法有效沟通,还可能打击孩子的沟通意愿,需特别注意避免。
 
  1. 误区一:强迫孩子 “说话” 或 “对视”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尽快开口说话,或强迫孩子与自己眼神对视,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社交能力提升需要时间,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若孩子暂时无法说话,可先通过非语言方式(如手势、图片)沟通,尊重孩子的节奏;对于眼神对视,可先从 “短暂对视” 开始,比如在给孩子递玩具时,轻声说 “看妈妈”,若孩子看一眼就移开,也给予肯定,不要强迫孩子长时间对视,以免引发抵触。
 
  2. 误区二:忽视孩子的沟通信号,过度干预
 
  有的家长因担心孩子 “不会表达”,会代替孩子做决定,忽视孩子的沟通信号:比如孩子想玩积木,家长却强行拉着孩子去读书;孩子发出 “想喝水” 的信号,家长却没注意到,导致孩子焦虑。家长要学会 “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表达,即使孩子表达缓慢,也不要急于代替,让孩子知道 “自己的表达有价值”。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孩子的沟通,比如孩子与同伴玩耍时,只要没有冲突,家长可在一旁观察,不要频繁打断或指导,给孩子自主沟通的空间。
 
  3. 误区三:因孩子 “不回应” 而放弃沟通
 
  自闭症儿童可能因理解能力有限或情绪问题,无法及时回应家长,此时家长不要轻易放弃:比如家长提问后,可等待 5-10 秒,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若孩子没有回应,可通过手势或图片再次提示,而非直接结束沟通。长期坚持沟通,即使孩子回应较少,也能帮助孩子熟悉沟通的节奏,逐步提升沟通能力。家长要保持耐心,避免因一时的 “无回应” 而产生挫败感,影响后续沟通。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沟通发展,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沟通指导与干预服务。
 
  医院的医疗团队会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沟通特点,为家长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指导方案:通过评估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非语言沟通方式及兴趣偏好,帮助家长识别孩子的沟通信号,掌握适合孩子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用视觉提示辅助沟通、如何从孩子的兴趣切入交流。同时,医院会为孩子提供针对性的沟通干预训练,通过游戏互动、社交模拟等方式,帮助孩子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增强主动沟通的意愿。此外,医院还会组织家长课堂,分享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让家长在专业指导下,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助力孩子逐步改善社交沟通能力。

上一篇:家长该如何识别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下一篇:家长如何初步判断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