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的感知力如何提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1 23:29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1 23:29
感知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及前庭觉、本体觉等多个维度。对自闭症孩子而言,感知系统的异常是核心特征之一 —— 他们可能对某些感官刺激过度敏感(如听到微小声音就烦躁),或对某些刺激过度迟钝(如对疼痛不敏感),这种 “感知失衡” 不仅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能加重他们的社交沟通障碍与行为问题。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因感知异常难以融入集体活动,甚至对日常的穿衣、洗澡、吃饭等小事都表现出强烈抵触。实际上,自闭症孩子的感知力并非 “固定不变”,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家庭场景中的引导,能帮助孩子逐步调整感知反应,提升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本文将从不同感知维度出发,分享可落地的训练方法,为家长提供清晰的指导方向。
一、视觉感知训练:从 “敏感 / 迟钝” 到 “有序识别”
视觉是孩子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自闭症孩子可能存在视觉过度敏感(如害怕强光、鲜艳色彩)或视觉迟钝(如难以专注观察事物、无法识别细节)的问题。视觉感知训练的核心是 “循序渐进地提供视觉刺激,帮助孩子建立有序的视觉认知”。
对于视觉过度敏感的孩子,训练需从 “低强度刺激” 开始,逐步适应。家长可先为孩子打造柔和的视觉环境,比如用米白色、浅灰色等低饱和度的颜色装饰房间,避免使用强光灯具或鲜艳的窗帘;在训练时,选择颜色柔和、图案简单的教具(如纯色卡片、线条简洁的绘本),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 5-10 分钟,避免孩子因刺激过度产生抵触。例如,可进行 “卡片配对” 游戏:准备两套相同的、颜色柔和的动物卡片(如小兔子、小猫咪),将其中一套打乱放在孩子面前,引导孩子从另一套中找出相同的卡片,过程中用温和的语言鼓励孩子 “看,这只小兔子和哪一张一样呀?”,帮助孩子在低刺激下专注观察。
对于视觉迟钝的孩子,训练需通过 “细节突出的刺激” 提升观察能力。家长可选择图案丰富但重点明确的教具,比如带有明显细节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书中有不同水果、数字的清晰图案),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你看,毛毛虫吃了红色的草莓,还有黄色的香蕉,你能指出来吗?”;也可进行 “找不同” 游戏:准备两幅相似但有 3-5 处细微差异的图片(如一幅图里小猫戴了帽子,另一幅没戴),从简单的差异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孩子提升视觉专注力与细节识别能力。
此外,“视觉追踪” 训练也能提升孩子的视觉协调能力。家长可使用彩色的小球、会发光的玩具(低亮度),在孩子面前缓慢移动,引导孩子用眼睛追踪玩具的轨迹,同时说 “看,小球跑到左边啦,又跑到右边啦”,训练时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帮助孩子提升视觉跟随能力。
二、听觉感知训练:从 “过度反应 / 无反应” 到 “正常辨识”
听觉感知异常在自闭症孩子中较为常见,部分孩子对微小声音(如钟表滴答声、空调声)过度敏感,会出现捂耳朵、哭闹的反应;部分孩子则对大声呼喊、指令无反应,影响语言学习与社交沟通。听觉感知训练的关键是 “控制声音刺激强度,帮助孩子建立对声音的正常辨识与反应”。
针对听觉过度敏感的孩子,训练需采用 “声音脱敏” 的方式,逐步降低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度。家长可先记录孩子害怕的声音(如吸尘器声、吹风机声),然后从 “极低音量” 开始播放这些声音,比如将吸尘器放在远处,只开小档位,同时陪伴孩子玩他喜欢的玩具,用语言安抚孩子 “你听,这是吸尘器的声音,它在帮我们打扫卫生,不可怕哦”;当孩子适应后,逐渐缩小声音来源与孩子的距离、稍微提高音量,每次调整幅度要小,让孩子在 “无压力” 的情况下逐步适应。也可通过 “音乐熏陶” 缓解敏感,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自然音效(如雨声、鸟鸣),每天固定播放 15-20 分钟,让孩子在舒适的氛围中适应不同的声音。
针对听觉迟钝的孩子,训练需通过 “声音定位”“指令回应” 提升听觉反应能力。家长可进行 “声音找来源” 游戏: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在孩子的前后左右不同方向轻轻敲击玩具(如积木、铃铛),引导孩子指出声音的方向,同时说 “听,声音从哪里来呀?是前面吗?还是后面呀?”;也可进行 “指令跟随” 训练:从简单的单步指令开始(如 “把球拿给妈妈”“坐下”),指令声音要清晰、温和,同时配合肢体动作(如指向球、做出坐下的手势),帮助孩子将声音与动作关联,当孩子完成指令后及时表扬 “你真棒,听到妈妈的话就把球拿过来啦”,强化孩子的听觉反应意识。
三、触觉感知训练:从 “抗拒 / 麻木” 到 “温和接受”
触觉是孩子与外界建立连接的重要方式,自闭症孩子可能对触觉过度敏感(如拒绝穿毛衣、理发、洗澡),或触觉麻木(如对疼痛、冷热不敏感),这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自理与社交互动(如拒绝他人拥抱)。触觉感知训练的核心是 “提供温和的触觉刺激,帮助孩子建立对触觉的正常感知与接受度”。
对于触觉过度敏感的孩子,训练需从 “孩子能接受的触觉方式” 开始,逐步拓展触觉体验。家长可先从孩子喜欢的触觉刺激入手,比如用柔软的毛巾、毛绒玩具轻轻擦拭孩子的手臂、腿部,同时说 “你看,小毛巾在和你做游戏呢,是不是很舒服呀?”;当孩子适应后,尝试接触不同质地的物品,如光滑的玻璃、粗糙的砂纸、柔软的棉花,让孩子用手触摸,并用语言描述 “这是玻璃,摸起来滑滑的;这是砂纸,摸起来有点粗糙”,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触觉感受。也可通过 “水疗” 缓解触觉敏感:在温水中加入孩子喜欢的玩具(如小鸭子、积木),让孩子在水中玩耍,水温控制在 37-38℃,避免过冷或过热,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适应水的触觉。
对于触觉麻木的孩子,训练需通过 “多样化的触觉刺激” 提升孩子的触觉感知。家长可准备不同温度、质地的物品,让孩子触摸并分辨,比如让孩子摸温热的杯子和微凉的杯子,说 “你摸摸,这个杯子是热的,这个是凉的,不一样哦”;也可进行 “触觉寻宝” 游戏:在盒子里放入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积木、毛绒玩具、塑料玩具),让孩子闭上眼睛,伸手在盒子里摸出指定物品(如 “你能摸出毛绒玩具吗?”),通过触摸分辨物品,提升触觉感知能力。同时,家长可在日常中多与孩子进行温和的肢体接触,如轻轻拥抱、牵手,让孩子感受温暖的触觉,增强触觉感知的敏感度。
四、前庭觉与本体觉训练:从 “平衡失调 / 动作笨拙” 到 “协调控制”
前庭觉(负责平衡与空间感知)和本体觉(负责身体位置与动作控制)的异常,会导致自闭症孩子出现平衡差(如容易摔倒)、动作笨拙(如不会系鞋带、走路摇晃)、坐姿站姿不端正等问题,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与运动能力。这类训练的重点是 “通过身体运动刺激前庭与本体感受器,提升孩子的平衡与动作协调能力”。
前庭觉训练可通过 “平衡类游戏” 开展。家长可让孩子在平稳的地面上练习走直线,双手打开保持平衡,也可在地上贴一条彩色胶带,引导孩子沿着胶带走;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使用平衡木(高度较低、宽度较宽的),家长在旁边保护,让孩子慢慢走过平衡木,过程中说 “慢慢走,保持平衡,你可以的”;也可进行 “旋转与摇晃” 游戏:让孩子坐在转椅上,缓慢旋转(速度不宜快,每次旋转 3-5 圈),或让孩子躺在摇篮里轻轻摇晃,帮助孩子适应身体位置的变化,提升前庭觉的稳定性。
本体觉训练可通过 “动作控制类游戏” 提升孩子的身体感知与动作协调。家长可进行 “模仿动作” 游戏:做出简单的动作(如举手、弯腰、踢腿),引导孩子模仿,从单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连贯动作(如 “先举手,再弯腰,然后踢腿”),帮助孩子感知身体各部位的位置与动作;也可进行 “球类游戏”:让孩子练习拍球、传球,拍球时从 “双手拍” 开始,逐步过渡到 “单手拍”,传球时从近距离开始,逐步拉远距离,通过球类运动提升孩子的手眼协调与身体控制能力。此外,日常的攀爬、跳跃(如跳格子、跳台阶)也能有效刺激本体感受器,家长可陪伴孩子进行这些活动,让孩子在运动中提升本体觉感知。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主要为儿童提供发育行为、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健康服务,其中包含针对自闭症孩子感知力提升的评估与干预服务。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会结合孩子的感知觉异常特点(如视觉敏感、触觉抗拒等),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孩子的感知力短板;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感知力训练方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与本体觉等维度的专业训练,同时指导家长在家庭场景中开展辅助训练,帮助孩子逐步改善感知异常。医院注重为儿童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减少孩子对训练的抵触情绪,还会通过健康科普,为家长提供自闭症孩子感知力训练的相关知识与家庭指导技巧,助力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提升感知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下一篇:警惕!这些可能是自闭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