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用玩具帮助自闭症孩子提高专注力?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17 20:13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17 20:13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适应环境的基础能力,而自闭症孩子往往存在专注力短暂、易被干扰的问题,这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掌握。玩具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也是提升专注力的有效工具。在家中,家长通过选择合适的玩具并设计科学的互动方式,能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提高专注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选对玩具:为专注力训练 “搭好舞台”
并非所有玩具都适合用于提升自闭症孩子的专注力,选择玩具时需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专注力特点,优先考虑能引导孩子持续投入的类型,避免过于复杂或刺激过强的玩具。
结构化玩具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玩具具有明确的操作规则和目标,能引导孩子按步骤完成任务,延长专注时间。例如,拼图(从 4-6 片的简单款式开始)、串珠(大颗粒、易操作的)、套杯(按大小顺序堆叠)等。结构化玩具的 “完成感” 较强,当孩子成功拼好拼图、串好珠子时,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能激励他们更专注地投入。
感官类玩具适合对感官刺激敏感的孩子,能通过稳定的感官输入帮助他们平静下来,提升专注力。如捏捏乐(柔软的材质,按压时能提供触觉反馈)、沙漏(流动的沙子能吸引视觉关注)、雨声筒(摇晃时发出柔和的声音)等。这类玩具能让孩子在感官体验中保持专注,同时缓解焦虑情绪,为后续的专注训练做好准备。
兴趣关联玩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专注。如果孩子喜欢汽车,可选择轨道车玩具;如果孩子对动物感兴趣,可挑选动物积木。当玩具与兴趣结合时,孩子会更愿意主动探索,自然延长专注时间。例如,喜欢恐龙的孩子,可能会专注地用恐龙玩具模拟 “恐龙世界”,在自己感兴趣的场景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投入。
分阶段设计玩法:循序渐进延长专注时长
自闭症孩子的专注力提升需要循序渐进,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分阶段设计玩具的玩法,逐步延长专注时间,避免因难度过高而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基础阶段(专注 5-10 分钟):从简单的单一操作开始,让孩子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完成玩具的基础玩法。例如,玩积木时,先让孩子将积木一块一块放进盒子里;玩串珠时,只需将珠子穿在绳子上即可,不要求排列顺序。家长在一旁安静陪伴,不打扰、不催促,让孩子在自己的节奏中熟悉玩具,体验专注完成一件事的感觉。当孩子能稳定保持 5-10 分钟的专注后,再进入下一阶段。
进阶阶段(专注 10-20 分钟):增加玩法的复杂度,加入简单的规则或目标。例如,拼图从 4 片增加到 8-12 片,要求孩子拼出指定图案;轨道车玩具中,引导孩子搭建简单的轨道后再让小车行驶。在这个阶段,家长可适当给予提示,但仍以孩子自主完成为主。例如,孩子拼拼图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说 “你看看这片拼图的颜色和旁边的是不是一样?”,用引导性的语言帮助他们继续专注,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提升阶段(专注 20 分钟以上):结合孩子的兴趣拓展玩法,融入创造性元素。例如,用积木搭建 “公园”“房子” 等场景;用动物玩具编简单的故事,边玩边描述 “小老虎在找食物,它走到了河边”。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孩子在专注中发挥想象力,将玩具的玩法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进一步延长专注时间。家长可以参与互动,但要以孩子为主导,跟随他们的思路进行,避免打断他们的专注流。
互动引导:用 “适度参与” 强化专注状态
家长的互动方式对孩子的专注状态影响很大,过于干预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完全放任则可能让孩子失去方向。“适度参与” 的互动能引导孩子更深入地投入玩具,强化专注状态。
示范式引导适合初期阶段。当孩子不知道如何玩玩具时,家长可以先做示范,边操作边说简单的步骤,如玩套杯时说 “先把大杯子放在下面,再把中杯子放上去,放小杯子”。示范时动作缓慢、清晰,让孩子能专注观察,然后鼓励他们模仿。当孩子开始操作时,家长停止说话,安静观察,让他们独立专注地完成。
提问式引导能帮助孩子保持专注方向。当孩子玩玩具时出现分心(如东张西望、摆弄无关物品),家长可以用简单的问题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玩具,如玩拼图时问 “这片拼图应该放在哪里呢?”,玩轨道车时问 “小车要怎么才能开到终点?”。提问要具体、有针对性,避免复杂的问题让孩子困惑,目的是提醒他们关注当前的玩具操作。
等待式引导是保护专注的关键。当孩子正专注地玩玩具时(即使只是简单地重复摆放),家长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加入互动或更换玩具。例如,孩子反复将积木排成一排,这是他们专注探索的表现,家长此时无需干预,只需默默陪伴,让他们在重复中体验专注的乐趣。这种 “不打扰” 的等待,能让孩子的专注状态自然延续,逐渐形成稳定的专注力。
创造专注环境:减少干扰,提升训练效果
环境对自闭症孩子的专注力影响显著,杂乱、嘈杂的环境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安静、有序的环境能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投入玩具互动,提升专注力训练的效果。
物理环境简化很重要。选择固定的角落作为 “玩具专注区”,周围避免摆放过多无关物品(如零食、其他玩具、电视等),只放置当前要玩的玩具和必要的辅助工具(如拼图的参考图)。例如,在小桌子上只放一套串珠,桌子周围不摆放其他玩具,减少视觉干扰。同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在孩子玩玩具时大声说话、看电视或频繁进出房间,让孩子能在稳定的声音环境中专注于玩具。
时间规律化能帮助孩子形成专注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如上午 10 点、下午 3 点)进行玩具专注训练,每次时长根据孩子的阶段水平设定(如初期 10 分钟,逐渐延长)。规律的时间安排会让孩子形成 “到时间就要玩玩具、要专注” 的条件反射,减少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分心。例如,每天下午 3 点,家长可以说 “我们现在来玩拼图啦”,让孩子在熟悉的节奏中进入专注状态。
情绪铺垫为专注训练做好准备。自闭症孩子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专注力,如果孩子处于焦虑、烦躁的状态,很难专注玩玩具。在开始前,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感官活动帮助孩子平静下来,如让孩子玩 5 分钟捏捏乐、听 2 分钟轻柔的音乐,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开始玩具互动,此时他们的专注力会更易集中。
正向反馈:让孩子在成就感中爱上专注
自闭症孩子在专注玩玩具的过程中,及时的正向反馈能强化他们的专注行为,让他们感受到专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愿意主动保持专注。
具体表扬比笼统的 “你真棒” 更有效。当孩子专注地完成玩具操作时,家长可以说 “你刚才一直看着拼图,把它们都拼对了,真专注”“你串珠子的时候没有分心,串得真快”,让孩子明白 “专注” 的行为是被认可的,知道自己哪些做法值得坚持。
小奖励能增强成就感。当孩子达到阶段目标(如专注 15 分钟完成积木搭建)时,可给予小奖励,如一块喜欢的小零食、多玩 10 分钟喜欢的玩具等。奖励要与专注行为直接关联,让孩子清楚 “因为我专注完成了,所以得到了奖励”,从而强化专注的动力。
展示成果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将孩子拼好的拼图、串好的珠子放在显眼的位置(如客厅的架子上),告诉孩子 “这是你专注完成的作品,真好看”。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关注和肯定时,会更愿意投入到玩具专注训练中,形成 “专注 — 完成 — 被肯定 — 更专注” 的良性循环。
用玩具提升自闭症孩子的专注力,核心是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他们主动投入。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还能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自闭症孩子的专注力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医院的康复团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其中就包括利用玩具进行的专注力训练。
医院的康复师会指导家长如何选择合适的玩具、设计科学的玩法,将专注力训练融入家庭日常互动中。同时,医院通过感统训练、注意力游戏等专业干预,结合玩具互动,多维度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医院位于广东省荔湾区南岸路 18 号后栋,始终致力于用专业的方法帮助自闭症孩子提升各项能力,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提升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下一篇:儿童自闭症的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