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样的表现可能是多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4 20:43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4 20:4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活泼好动是天性,但有些孩子的“好动”似乎超出了寻常的范畴,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许多家长会疑惑:我的孩子只是精力旺盛,还是可能患有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表现并非简单的“不听话”或“调皮”,而是与大脑执行功能相关的困难。准确识别多动症的早期信号,对于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能有效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与社交中的障碍。
一、注意力缺陷:心不在焉的“小迷糊”
注意力缺陷是多动症的核心表现之一,但这并不仅仅指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常常与大众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
被动注意困难,主动注意尚可: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玩电子游戏、看动画片,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但在需要付出努力、相对枯燥的任务上,如听课、写作业、做家务,则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这并非孩子“选择性”不听话,而是其大脑在维持持续性主动注意时存在困难。
细节疏忽与粗心大意: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常常显得“马虎”。作业中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不是不会做,而是看错题、抄错数、漏掉题目要求。在做手工或完成任务时,也容易忽略细节,导致结果不理想。
看似“听讲”,实则“神游”:孩子可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眼睛也看着老师或书本,但思绪早已飘远。当被提问时,往往一脸茫然,不知道刚才讲了什么。这种“神游”状态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
组织规划与执行功能弱:孩子可能难以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书包、房间总是杂乱无章,做事缺乏条理,难以按时完成多步骤的任务。他们常常丢三落四,文具、课本、水杯等个人物品是遗失的“常客”。
二、多动/冲动:停不下来的“小马达”
多动和冲动的表现,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可能尤为突出,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形式有所变化。
活动水平显著偏高:与同龄孩子相比,多动症孩子似乎“永动机”附体。在座位上不停扭动、玩弄手脚,甚至离开座位跑来跑去。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课堂、电影院、餐厅,他们也难以安静下来,显得格格不入。
言语过多且插话:这类孩子往往话特别多,有时会给人一种“喋喋不休”的感觉。他们很难耐心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常常会打断他人的对话或抢着回答问题,这种冲动行为并非出于不尊重,而是缺乏自我抑制的能力。
行为冲动,缺乏思考:做事“想当然”,不经思考就行动。比如,看到马路上有球滚过,可能会不顾危险冲出去捡;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急于求成;会未经允许就触摸或拿走别人的东西。这种冲动性常常给他们带来安全风险和人际交往的麻烦。
三、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表现
多动症的诊断需要观察孩子在至少两个不同场景(如家庭和学校)下的表现。如果孩子仅仅在家或在某一种环境下表现突出,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一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其困难是普遍存在的:在学校,他可能是上课走神、小动作不断的“问题学生”;在家里,他可能是写作业拖拉、不听指令的“淘气包”;在社交中,他可能因为冲动行事、不懂轮流而难以融入集体,容易被同伴排斥。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任何单一表现都不能直接断定孩子就是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受到年龄、性格、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在不同场景下持续存在上述多种表现,并且这些表现已经对他们的学习、社交或家庭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那么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等发育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专业的评估与支持。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通过详细的行为观察、标准化评估量表以及与家长和教师的深入沟通,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医院会为家庭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建议,涵盖行为管理策略、家庭环境调整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家长科学地理解并支持孩子,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全面发展。
上一篇:孩子上课总是走神? 警惕多动症
下一篇:孩子是不是多动症?看这几个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