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误区,家长注意!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3 20:40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3 20:40
当提到多动症(ADHD),许多家长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个上蹿下跳、一刻也停不下来的“淘气包”形象。然而,这种普遍的印象往往过于片面,甚至充满了误解。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错误的解读,还可能延误孩子获得恰当支持的机会。了解多动症的真相,走出认知误区,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本文将为您揭示关于多动症的几个常见误区,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理性的认知。
误区一:多动症就是“好动”,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是关于多动症普遍的误解之一。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随着年龄增长,自制力增强,这些行为自然会消失。事实上,多动症的核心问题并非简单的“好动”,而是大脑执行功能的困难,包括注意力控制、冲动抑制和工作记忆等方面。虽然部分孩子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缓解,但相当一部分人会将这些困扰带入青春期甚至成年期,表现为学业困难、职业规划不顺、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认为“长大就好”的侥幸心理,可能会让孩子错过早期干预的宝贵时机。
误区二:多动症都是男孩的病,女孩不会有
在大众认知中,多动症似乎更偏爱男孩。这主要是因为男孩的多动症症状往往更外显,以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为主,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然而,女孩同样会患有多动症,只是她们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女孩的多动症更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型”,她们可能并不好动,而是显得“爱做白日梦”、丢三落四、做事拖拉、内心焦虑。这种“安静”的多动症更容易被忽视,被误解为“性格内向”或“学习不努力”,从而得不到及时的识别和帮助。
误区三:多动症是家庭教育不当,是家长没管好
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不守规矩的行为时,家长很容易将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自责和挫败。需要明确的是,多动症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与家庭教育方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当然,一个结构化、有规律、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家庭环境,能够显著改善多动症孩子的症状和功能。反之,混乱、高压或缺乏理解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加剧孩子的困难。因此,家长需要学习科学的教养策略,但不应将多动症的产生归咎于自己。
误区四:得了多动症,孩子这辈子就毁了
一个多动症的诊断,常常让家长感到绝望,认为孩子的未来一片灰暗。这是一种过度悲观的看法。多动症确实会给孩子带来挑战,但它并不等同于人生的失败。事实上,多动症群体中不乏成功人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多动症的孩子通常也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科学的干预,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学会管理自己的困难,将他们的能量和创造力引导到积极的轨道上。
误区五:治疗多动症只能靠药物,药物副作用大不能吃
关于多动症的治疗,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药物万能”,另一种是“坚决不用药”。这都是不全面的。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药物治疗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但并非唯一。行为干预、家庭训练、学校支持、心理疏导等非药物疗法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中重度的多动症孩子,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核心症状,为行为干预和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家长不应因噎废食,对药物抱有恐惧心理,而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制定适合孩子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神经科等特色科室。医院配备专业的评估工具和干预设备,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发育行为问题提供系统的评估和干预服务。医院注重个体化干预方案,结合行为训练、家庭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改善儿童的注意力、行为控制和社交能力。医疗团队定期参与专业培训,持续更新干预理念和技术,致力于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健康支持服务。
上一篇:多动症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