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调皮是多动症!别让误解耽误孩子成长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3 20:22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3 20:22
“孩子活泼好动是好事,长大就懂事了”“男孩子调皮很正常,哪有坐得住的?” 生活中,不少家长常把孩子的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归为 “调皮捣蛋”,觉得只是年龄小、不懂事,等孩子再大些自然会改正。可事实上,有些孩子的 “调皮” 并非性格问题,而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表现。若长期将多动症误认为 “调皮”,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交关系,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造成隐性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区分孩子的 “调皮” 与 “多动症”,帮家长避开认知误区。
一、调皮与多动症:看似相似,本质不同
很多家长分不清 “调皮” 和 “多动症”,是因为二者都有 “爱动”“注意力易分散” 的表现,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行为的 “目的性”:调皮有原因,多动无逻辑
调皮的孩子虽然爱动,但行为往往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他们可能会因为好奇拆开玩具,因为想和同学互动而打闹,因为觉得课堂内容无聊而偷偷画画 —— 这些行为背后都有清晰的动机,只要家长或老师引导,告诉他们 “什么时候能做、什么时候不能做”,孩子大多能理解并调整。
而多动症孩子的 “多动” 则缺乏逻辑性,常常是无目的、无意义的行为。比如,上课时突然站起来走动,手里不停摆弄文具却不是在玩耍,吃饭时频繁起身、坐立不安,甚至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也忍不住小声嘀咕、摆弄桌椅。这些行为并非出于 “调皮捣蛋” 的故意,而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注意力,即使被提醒也难以长时间改正。
2. 注意力的 “选择性”:调皮能专注,多动难集中
调皮的孩子并非时刻都 “坐不住”,他们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能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比如,喜欢看绘本的孩子能安静读半小时,喜欢搭积木的孩子能专注拼一个小时,甚至会因为沉浸其中而忽略周围的声音。这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功能是正常的,只是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如枯燥的作业、重复的讲解)才会表现出分心。
多动症孩子的核心问题是 “注意力缺陷”,这种缺陷是全面的,不受 “兴趣” 影响。无论是喜欢的动画片,还是感兴趣的游戏,他们都难以长时间专注:看动画片时频繁换台,搭积木时刚拼一半就放弃,即使是玩喜欢的玩具,也会在几分钟内转移注意力。更关键的是,他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 “需要完成的任务” 上,比如写作业时,可能写一个字就去玩橡皮,半小时也完不成一道题,这种注意力涣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3. 行为的 “场合性”:调皮分场景,多动无边界
调皮的孩子懂得 “看场合做事”,知道不同场景有不同的规则。比如,在游乐场里他们会尽情奔跑、大喊大叫,但到了亲戚家、医院、课堂等需要安静的场合,即使偶尔调皮,也能在家长提醒后收敛;和小伙伴玩耍时可能会打闹,但不会故意伤害他人,也能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
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 “不分场合”,缺乏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能力。比如,在严肃的课堂上突然大笑、打断老师讲课,在亲戚家随意翻动他人的物品,在医院候诊时乱跑、撞到别人也不在意。他们并非 “故意不听话”,而是大脑无法有效处理 “场合与行为匹配” 的信息,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常因此引发他人的误解,甚至被贴上 “没教养”“不听话” 的标签。
二、别让 “调皮” 的标签,掩盖了多动症的信号
当孩子出现 “多动”“分心” 的表现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 “批评教育”,觉得孩子是 “故意调皮”,需要通过严厉的管教来改正。但如果孩子其实是多动症,这种 “以调皮论处” 的方式不仅无效,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一方面,孩子会因为 “努力改正却做不到” 而产生自我否定。他们其实也想安静坐好、认真听讲,可身体和注意力却不受控制,反复被批评后,会觉得 “我就是个坏孩子”“我永远做不好”,逐渐变得自卑、敏感,甚至抵触学习和社交。
另一方面,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症状可能持续加重。多动症的干预有 “黄金期”,6-12 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通过科学的干预(如行为训练、认知引导),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若等到青春期或成年后,孩子的不良习惯已经固化,不仅干预难度增加,还可能影响学业、职业发展,甚至引发情绪问题。
三、发现异常信号?这样做更科学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 “多动”“分心” 表现,符合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行为持续时间长:类似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持续超过 6 个月,且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
影响范围广:不仅在家庭中表现明显,在学校、幼儿园、公共场所等多个场景都有问题,甚至影响到学习(如成绩下滑、无法完成作业)和社交(如被同学排斥、难以建立朋友关系);
与同龄孩子差异大:和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相比,多动、分心的程度明显更严重,比如其他孩子能安静上课,自家孩子却频繁扰乱课堂秩序。
此时,家长不必过度焦虑,更不要自行给孩子 “贴标签”。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医疗机构,通过全面的评估(如行为观察、心理测评、发育筛查等),明确孩子的情况。如果确诊为多动症,也能在专业指导下,通过科学的干预方式,帮助孩子改善症状,减少对成长的影响。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在儿童多动症等神经发育相关问题的评估与干预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针对有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的孩子,会结合其年龄、行为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准确区分 “调皮” 与 “多动症”,避免误判或漏诊。对于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医院会依托专业的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涵盖行为引导、认知训练、家长指导等多个方面,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同时,医院注重为孩子营造温馨、包容的就医环境,减少孩子对诊疗的抵触情绪,也会向家长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孩子,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下一篇:不是我调皮捣蛋,而是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