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确诊抽动症,家长要做什么?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4 20:39
  当“抽动症”这个诊断出现在孩子的病历上时,许多家长的世界仿佛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随之而来的是困惑、焦虑、自责,甚至是对未来的迷茫。然而,确诊并非终点,而是帮助孩子走上科学干预之路的起点。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支持者,其角色无可替代。面对这一挑战,家长需要做什么?如何将焦虑转化为有效的行动?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清晰、实用的行动指南,帮助您成为孩子康复之路上坚实的后盾。
 
  调整心态,接纳现实是第一步
 
  面对诊断,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并非孩子故意为之,也不是家长教育的失败。过度的焦虑、紧张或自责情绪,会像无形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反而可能加重其抽动症状。因此,家长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内心深处接纳这个现实。将抽动症看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点,而非一个缺陷。一个平和、稳定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能够安心面对自身状况、积极配合干预的土壤。请记住,您的接纳,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基石。
 
  寻求专业帮助,科学干预是核心
 
  接纳不等于放任不管。在调整好心态后,寻求并依靠专业的医疗帮助是核心环节。家长应与主治医生建立信任关系,全面了解孩子的病情、可能的干预方案以及预后。目前,针对抽动症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无论是进行习惯逆转训练等行为疗法,还是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都应保持耐心和依从性。切勿听信偏方或擅自中断、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从正规渠道学习相关知识,武装自己,但避免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中,成为医生得力的“协作者”。
 
  优化家庭环境,减轻压力是关键
 
  压力是抽动症状的重要诱发和加重因素。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低压力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苛责、频繁催促和过高期望。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些都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缓解症状。当孩子抽动发作时,家长比较好的应对方式是“忽略”,即不刻意提醒、不严厉制止,更不要模仿或嘲笑,让孩子感觉“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
 
  积极沟通,构建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孩子不仅生活在家庭中,也置身于学校和社会。家长需要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向老师客观地解释孩子的状况,说明抽动是不由自主的行为,并非调皮捣蛋。请求老师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理解和包容,比如在孩子抽动时不刻意关注,在孩子因抽动影响回答问题时给予耐心。一个理解和支持的老师,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大大减轻其在学校的心理压力。此外,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状况,鼓励他发展兴趣爱好,在擅长的领域建立自信,勇敢地与同伴交往。
 
  关注心理需求,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抽动症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很多时候源于心理层面。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感到自卑、孤独,甚至遭受同伴的嘲笑。家长需要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委屈,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永远是温暖的港湾。教会孩子一些应对他人好奇或嘲笑的简单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他的价值绝不由抽动症状来定义。持续地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内心,这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力量。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医院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等科室,关注包括抽动症在内的多种儿童发育行为问题。院内汇聚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他们运用现代医学理念,结合个体情况,为患儿提供评估与干预建议。医院注重营造一个温馨、友好的就诊环境,旨在帮助患儿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上一篇:抽动症家长如何正确奖惩?

下一篇:孩子这些“小动作”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