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三大核心症状与表现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9 23:41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9 23:41
儿童抽动症,全称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图雷特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由于抽动症的症状容易与 “孩子调皮”“坏习惯” 混淆,许多家长在孩子出现早期症状时未能及时识别,导致病情延误,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还可能让孩子因他人的误解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实际上,抽动症的症状有明确的核心表现,且具有 “反复性”“不自主性”“情境性变化” 等特点。本文将详细梳理抽动症的几大核心症状与表现,帮助家长准确识别,为孩子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提供参考。
一、运动性抽动:身体肌肉的不自主反复收缩
运动性抽动是抽动症常见的核心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肌肉的不自主、反复、快速收缩动作,这些动作不受孩子主观控制,且在紧张、兴奋、疲劳时可能加重,在放松、专注做事(如看电视、玩游戏)时可能减轻或暂时消失。根据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复杂程度,运动性抽动可分为 “简单运动性抽动” 和 “复杂运动性抽动” 两类。
简单运动性抽动:单一部位的快速收缩动作
简单运动性抽动通常涉及身体单一部位的肌肉,动作简单、快速,多在抽动症早期出现,常见表现包括:
面部抽动:如频繁眨眼、挤眉弄眼、皱鼻子、咧嘴、撅嘴、伸舌头、点头、摇头等,其中 “频繁眨眼” 是较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容易被家长误认为 “眼睛疲劳”“结膜炎”,但使用眼药水后症状通常无改善。
颈部抽动:如不自主地扭脖子、歪头、耸肩,部分孩子可能会频繁转动颈部,严重时可能导致颈部肌肉酸痛。
上肢抽动:如手臂突然抖动、挥手、拍手、握拳、手指反复屈伸(如弹手指),有些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摸鼻子、摸耳朵、摸头发。
下肢抽动:如腿部突然抖动、踮脚尖、跺脚、踢腿,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不自主地蹦跳。
复杂运动性抽动:多部位协调的复杂动作
复杂运动性抽动通常由多个部位的肌肉协调完成,动作相对复杂,可能涉及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常见表现包括:
模仿动作:如模仿他人的走路姿势、手势、表情,有些孩子可能会模仿动物的动作(如学小狗叫时的肢体动作)。
刻板动作:如反复做同一套动作,如拍手后握拳、点头后扭脖子、蹦跳后跺脚,动作具有固定的顺序和节奏。
自残性动作:少数严重的抽动症孩子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自残行为,如咬手指、咬嘴唇、抓挠皮肤、撞头等,这类动作需要家长特别关注,及时干预以避免受伤。
姿势异常:如长时间保持不自然的姿势,如身体前倾、弯腰、踮脚尖站立,严重时可能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日常活动。
二、发声性抽动:喉部或口腔肌肉的不自主发声
发声性抽动是抽动症的另一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喉部、口腔或鼻腔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导致不自主的发声,这些声音同样不受孩子控制,且可能伴随运动性抽动同时出现。与运动性抽动类似,发声性抽动也可分为 “简单发声性抽动” 和 “复杂发声性抽动” 两类。
简单发声性抽动:单一、无意义的声音
简单发声性抽动通常是喉部或口腔肌肉的简单收缩产生的声音,声音单一、无明确意义,常见表现包括:
喉部发声:如清嗓子、咳嗽、哼声、呼噜声、尖叫声、吸气声,其中 “清嗓子” 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孩子可能会频繁发出 “咳咳”“嗯嗯” 的声音,容易被家长误认为 “感冒”“支气管炎”,但服用感冒药、止咳药后症状无改善。
口腔发声:如吐舌头时发出的 “啧啧” 声、牙齿摩擦声、吸吮声、吹气声,有些孩子可能会频繁舔嘴唇发出声音。
鼻腔发声:如鼻塞时的 “哼哧” 声、擤鼻子的声音(但实际无鼻涕)、吸鼻子声。
复杂发声性抽动:有意义的语言或短语
复杂发声性抽动通常涉及语言中枢的参与,表现为不自主地说出有意义的词语、短语,甚至句子,常见表现包括:
重复语言:如反复说自己或他人刚刚说过的话(如家长说 “吃饭了”,孩子会重复 “吃饭了”),这种现象被称为 “模仿语言”;或反复说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住址等固定信息。
秽语:少数抽动症孩子可能会不自主地说出脏话、粗俗的词语,或涉及隐私、敏感内容的语言,这种症状被称为 “秽语症”,多在青春期前后出现,会对孩子的社交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孩子被他人排斥、误解。
语言中断或重复:如说话时突然中断,然后重复前面说过的词语(如 “我今天要去…… 去公园玩”),或说话速度突然加快、变慢,语调异常(如突然提高音量、压低音量)。
三、抽动症状的伴随特点:影响识别与干预的关键表现
除了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这两大核心症状外,抽动症的症状还具有一些伴随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家长识别抽动症,也对后续的干预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症状的波动性:时轻时重,反复出现
抽动症的症状并非持续稳定,而是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可能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出现变化,也可能在不同阶段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例如,孩子早上起床后症状较轻,上午学习时症状逐渐加重,下午放学后症状又有所减轻;或在某一阶段(如考试前、家庭环境变化时)症状突然加重,而在假期、放松时症状明显减轻。这种波动性容易让家长误以为 “孩子的症状好了”,从而忽视持续干预的重要性。
症状的情境性:受情绪与环境影响
抽动症的症状会受到孩子情绪、环境的明显影响。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兴奋、疲劳、无聊等情绪状态时,抽动症状通常会加重;而当孩子处于放松、专注、愉悦的情绪状态时(如看电视、玩喜欢的玩具、听音乐),抽动症状会减轻甚至暂时消失。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因为害怕回答问题而紧张,眨眼、清嗓子的症状会明显增多;而在和家长一起玩游戏时,这些症状可能完全消失。
共患病:常伴随其他发育或心理问题
许多抽动症孩子不仅有抽动症状,还可能伴随其他发育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共患病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常见的共患病包括: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约 50%-60% 的抽动症孩子会同时患有 ADHD,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如上课坐不住、容易分心、经常打断他人说话。
强迫症(OCD):约 30%-40% 的抽动症孩子会伴随强迫症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如担心自己生病、担心东西没放好)和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书包)。
情绪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孩子可能会因为抽动症状受到他人嘲笑而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害怕上学。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主要为儿童提供发育行为、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健康服务,其中包含针对儿童抽动症的评估、干预与健康指导服务。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会结合孩子的年龄、抽动症状表现(如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的类型与频率)、伴随症状及共患病情况,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如抽动症评定量表)为孩子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医院会根据评估结果,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等,帮助孩子缓解抽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也会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家长了解抽动症的特点,掌握应对孩子抽动症状的方法,减少家长的焦虑。医院注重为儿童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缓解孩子就医时的紧张情绪,还会通过健康科普,为家长提供抽动症护理、干预等相关知识,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儿童抽动症的症状与干预
下一篇:孩子不停咳嗽,竟与抽动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