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的常见误区与真相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9 20:33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9 20:33
儿童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逐渐受到家长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对其了解不够深入,很多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延误孩子的治疗,还可能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因此,揭示儿童抽动症的常见误区,还原其真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误区一:认为抽动症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
1. 误区表现:不少家长看到孩子频繁眨眼、耸肩、做鬼脸等抽动症状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在故意调皮,试图通过这些行为吸引他人注意。于是,家长可能会严厉斥责孩子,要求孩子改正。
2. 真相剖析:实际上,抽动症患儿的这些动作是不自主的,并非他们主观故意为之。这是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使得肌肉不受控制地收缩。例如,孩子频繁眨眼,可能是因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紊乱,影响了眼部肌肉的正常神经传导,他们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自如地控制眨眼频率。这种不自主的行为,孩子自己也感到苦恼,严厉斥责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导致症状恶化。
误区二:觉得抽动症长大就会自愈
1. 误区表现:部分家长认为,儿童抽动症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完善,抽动症状自然会消失,无需特别治疗。
2. 真相剖析:虽然有少数轻度抽动症患儿,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轻或消失,但并非所有患儿都如此。大部分抽动症患者,如果不及时接受专业治疗,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在青春期或成年后进一步加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孩子抽动症状在小学阶段较为轻微,到了初中,随着学业压力增大,抽动症状愈发严重,不仅影响课堂表现,还因同学的异样眼光变得自卑孤僻。所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迹象,应及时就医。
误区三:将抽动症简单等同于多动症
1. 误区表现:由于抽动症和多动症在某些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等,一些家长和非专业人士容易将两者混淆,认为孩子就是得了多动症,按照多动症的方式治疗。
2. 真相剖析:虽然抽动症和多动症可能存在共病情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而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抽动症的抽动动作是突发、快速、重复的,与多动症孩子的多动行为在本质上有区别。比如,抽动症孩子的耸肩动作是突然发生且短暂的,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更多表现为坐不住、手脚小动作多、难以安静地玩耍等持续性行为。准确区分两者对于正确治疗至关重要,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延误病情。
误区四:认为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拒绝用药
1. 误区表现:有些家长担心药物治疗抽动症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如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导致身体其他功能受损等,因此即便孩子确诊为抽动症,也坚决拒绝药物治疗。
2. 真相剖析:虽然药物治疗确实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药物的治疗作用远远大于副作用带来的风险。目前用于治疗抽动症的药物,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验证,安全性相对较高。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精准选择药物并调整剂量,将副作用控制在小范围。而且,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结合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走出误区,正确应对儿童抽动症
了解儿童抽动症的常见误区与真相后,家长们应走出这些误区,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孩子的抽动症。当发现孩子有可疑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诊断,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在儿童抽动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他们在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上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医院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为精确诊断提供有力保障。秉持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广州天使儿童医院致力于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孩子提供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助力孩子们摆脱抽动症困扰,健康快乐成长。
上一篇:抽动症是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