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基本概念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30 17:06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会表现出与外界交流困难、行为模式刻板等特点,这可能与自闭症有关。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对孩子的社交、沟通以及认知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了解自闭症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家长和社会更早地识别并给予适当的支持。
 
  自闭症的定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并非由后天环境中的 “教养不当” 引起,而是与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密切相关。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兴趣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这些障碍会持续存在,并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自闭症属于谱系障碍,这意味着不同孩子的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轻微的社交困难,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完全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伴随严重的行为问题和智力发育迟缓。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社交互动障碍
 
  这是自闭症核心的症状之一。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方面往往存在明显困难,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互动关系。比如,他们可能避免与他人眼神对视,对父母的拥抱或亲昵行为表现得冷淡;在与同伴玩耍时,无法融入集体,常常独自玩耍,不懂得分享玩具或遵循游戏规则;很难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对别人的喜怒哀乐缺乏相应的反应。
 
  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两个方面。语言方面,部分自闭症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甚至终身没有语言能力;有的孩子虽然会说话,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常常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即 “鹦鹉学舌”),或者使用一些不符合语境的词语;他们难以发起或维持一段对话,对他人的提问往往不予回应或答非所问。
 
  非语言沟通方面,他们很少使用手势、表情等辅助交流方式,比如不会用手指指向自己想要的东西,也难以通过他人的手势理解其含义。
 
  兴趣狭窄与行为刻板
 
  自闭症孩子通常对一些特殊的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而对普通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等却兴趣缺缺。例如,他们可能长时间专注于旋转的物体(如风扇、车轮),反复观察或摆弄;对某些特定的声音、气味或触觉刺激有强烈的偏好或排斥。
 
  同时,他们的行为模式也较为刻板,喜欢重复进行某些固定的动作或仪式,如反复拍手、踮脚走路,或者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做事情,一旦这种顺序被打破,就会出现烦躁、哭闹等情绪反应。
 
  自闭症的发病原因
 
  目前,自闭症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自闭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相关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自闭症的发病,比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接触有害物质、出现孕期并发症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不过,这些环境因素并非直接导致自闭症的原因,而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起到了诱发或加重的作用。
 
  自闭症的高发人群
 
  自闭症一般在 3 岁前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男女发病比例存在差异,男孩患自闭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女孩。此外,有家族自闭症病史的儿童、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患自闭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并非某一特定群体的 “专属疾病”,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家庭、任何种族的儿童身上,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等没有直接关联。
 
  自闭症的干预原则
 
  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尽早进行,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的阶段,及时的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干预方式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包括行为干预、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训练等。这些干预措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干预过程是长期且循序渐进的,家长和干预人员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根据孩子的进步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帮助孩子逐步提升各项能力。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医疗领域,为各类儿童疾病提供诊疗服务。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团队,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就医环境舒适。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医院采用综合治疗方式,结合多种干预方法,为有需要的儿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助力孩子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生活。

上一篇:自闭症初期的表现

下一篇:自闭症为什么说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