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初期的表现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30 17:05
  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初期表现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家长忽视。研究表明,自闭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孩子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自闭症在初期的典型表现,能帮助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及时发现异常,为孩子争取更多的康复机会。
 
  社交互动方面的初期表现
 
  缺乏眼神交流
 
  正常婴儿在 2-3 个月时,会开始与家长进行短暂的眼神对视,随着月龄增长,这种对视会越来越频繁和自然。而自闭症孩子在初期就表现出对眼神交流的回避,家长逗弄时,他们很少注视家长的眼睛,更倾向于看向家长的身体部位或周围的物品。即使偶尔有眼神接触,也显得短暂而生硬,缺乏情感交流的意味。
 
  对社交信号无反应
 
  6 个月以上的婴儿通常会对他人的表情和声音做出反应,比如看到家长微笑时会回应以笑容,听到家长的声音会转头寻找。但自闭症孩子对这些社交信号往往无动于衷,家长的逗笑、呼唤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他们对周围人的情绪变化也缺乏感知,比如家长表现出难过时,他们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靠近安慰,反而可能表现得漠不关心。
 
  回避肢体接触
 
  正常孩子在被家长抱起时,会主动依偎在家长怀里,享受肢体接触带来的安全感。而自闭症孩子在初期就可能表现出对肢体接触的抗拒,家长抱他们时,他们可能会身体僵硬、挣扎,甚至哭闹,很少主动寻求拥抱或依偎。对于家长的亲昵动作,如亲吻、抚摸,也缺乏积极的回应。
 
  语言沟通方面的初期表现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自闭症孩子在初期较为明显的表现之一。正常孩子在 1 岁左右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如 “爸爸”“妈妈”“要” 等,1 岁半左右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而自闭症孩子可能到了 1 岁半还不会发出任何有意义的音节,2 岁时仍不会说简单的词语,甚至到了 3 岁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拉着家长的手去指想要的东西。
 
  缺乏交流性语言
 
  有些自闭症孩子虽然在初期会发出一些声音,甚至能说出个别词语,但这些语言缺乏交流意义。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饿了不会说 “要吃饭”,而是通过哭闹来表达;也不会用语言与他人互动,比如不会问 “这是什么”,只是单纯地重复某些音节或词语。
 
  非语言沟通能力差
 
  除了语言表达,自闭症孩子在非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正常孩子在 10 个月左右会用摇头表示 “不要”,用点头表示 “要”,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而自闭症孩子在初期很少使用这些非语言沟通方式,他们难以通过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沟通存在较大障碍。
 
  行为与兴趣方面的初期表现
 
  重复刻板的动作
 
  自闭症孩子在初期就可能出现一些重复刻板的动作,比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转动手指等。这些动作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机械地重复,孩子会沉浸在这种重复的行为中,对外界的干扰反应迟钝。比如,有的孩子会坐在那里不停地晃动双腿,持续几十分钟,即使家长叫他,也很少回应。
 
  对特定物品的异常关注
 
  在兴趣方面,自闭症孩子在初期往往表现出对特定物品的异常关注。他们可能对玩具不感兴趣,反而对一些非玩具物品,如瓶盖、绳子、风扇叶片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长时间盯着这些物品看,或者反复摆弄它们,从中获得满足感。比如,有的孩子会拿着一个瓶盖不停地旋转,专注到忽略周围的一切。
 
  对环境变化敏感
 
  自闭症孩子在初期就可能对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不适。比如,家里家具的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每天的作息时间被打乱,他们就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如哭闹、烦躁不安等。他们需要一个固定、可预测的环境,才能获得安全感。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初期出现上述多种表现,且这些表现持续存在,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发展,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能为自闭症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总体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米,专注为 0-18 岁儿童(涵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汇聚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儿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在儿童发育行为、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诊疗模式上,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针对自闭症、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复杂病例,实行 “一患多医” 协作模式。还独创 “三维一体 1:1:1 脑神经核心康复体系”,融合现代西医诊断、仪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及中医针灸等手段,为患儿提供康复方案。

上一篇:相比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有啥不同?

下一篇:自闭症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