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现这三种表现,小心是多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3 23:47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活泼好动似乎是天性使然。然而,当某些行为表现得过于频繁和强烈,并对学习和社交造成了实质性的困扰时,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多动症(ADHD)并非简单的“淘气”或“不听话”,而是一种影响儿童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及早识别其核心表现,对于寻求专业帮助、改善孩子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聚焦于多动症的三种典型表现,帮助家长区分正常的好动与需要关注的信号,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应对。
 
  表现一: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核心且普遍的特征,但它远比“容易走神”要复杂。如果孩子长期、稳定地表现出以下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1. 难以维持专注:孩子在从事需要持续脑力活动的任务时,如听讲、做作业或阅读,往往难以坚持。他们可能看起来在听,但思绪早已飘远;写作业时,几分钟就开始玩笔、看窗外,导致作业拖沓、错误百出。这种困难并非偶尔发生,而是在大多数需要专注的场合都会出现。
 
  2. 粗心大意,细节缺失:多动症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显得很“马虎”。他们可能会在考试中漏做题目、抄错数字,或者在做家务时丢三落四。这并非因为他们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记住细节信息。
 
  3. 组织规划能力弱:这类孩子通常难以整理自己的物品,书包、房间常常杂乱无章。对于需要多个步骤的任务,他们感到无从下手,缺乏条理性。他们还经常丢失学习用品、钥匙等重要物品,显得“健忘”。
 
  4. 似乎“听而不闻”:当家长或老师直接对他说话时,孩子可能看起来心不在焉,即使话语内容与他相关,他的反应也显得迟钝或没有反应。这常常被误解为故意不服从,但实际上是信息处理和注意力维持的困难。
 
  表现二:过度的多动与不安
 
  “多动”是多动症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特征,但其表现形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这种多动往往与场合不符,显得“不合时宜”。
 
  1. 学龄前儿童:精力无限:在幼儿时期,孩子可能表现为不停地跑动、攀爬,仿佛装了一个“永动机”。他们难以安静地玩玩具,看动画片时也可能在沙发上扭来扭去,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学龄儿童:坐立不安:进入小学后,课堂纪律要求孩子安静坐好,这时多动症状就更为突出。孩子可能在座位上不停扭动、摇晃双腿、玩弄手指或文具。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违反课堂纪律。
 
  3. 言语过多:多动不仅体现在肢体上,也体现在语言上。孩子可能话特别多,喜欢插嘴,难以在对话中耐心等待别人说完。他们常常会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游戏,显得缺乏社交界限感。
 
  4. 内心“不安分”:即使到了青春期或成年期,外在的多动可能减轻,但内心依然感到“坐立不安”,总需要做点什么,比如不停地抖腿、玩弄手指等。
 
  表现三:冲动的行为模式
 
  冲动是多动症中容易被忽视但却影响深远的一个维度。它指的是在行动前缺乏思考,不考虑后果,常常“先做再说”。
 
  1. 行为冲动:孩子可能会在马路上突然冲出去、在不合适的场合爬高、玩危险的游戏等。他们不是不怕危险,而是在行动的瞬间,大脑中负责风险评估和自我抑制的“刹车”系统失灵了。
 
  2. 情绪冲动:情绪反应强烈且不稳定,容易因小事而大发雷霆,但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可能表现出极不耐烦,比如排队时难以等待,对想要的东西有强烈的、即刻的占有欲。
 
  3. 社交冲动:在人际交往中,冲动表现为抢话、插嘴、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同意就触碰他人等。这些行为会让他们在同伴中显得“不讨喜”,影响友谊的建立。
 
  4. 抢答问题:在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孩子就可能脱口而出答案。这并非为了表现自己,而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反应。
 
  如何科学应对与区分
 
  当孩子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表现时,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关键在于科学评估和区分。
 
  1. 观察频率与情境:调皮的孩子在特定场合(如严肃的课堂)能够控制自己,而多动症的症状是跨情境的,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多个场合都会持续存在。
 
  2. 评估影响程度:这些行为是否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交往或家庭生活?如果影响显著,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3. 寻求专业评估:诊断多动症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与家长和孩子的详细访谈、行为量表评定、心理测试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问题的因素。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等科室。医院为有注意力、多动及冲动等行为困扰的儿童提供专业的评估服务。院内医疗团队通过综合评估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医院注重提供科学的干预指导,协助家庭制定适合孩子的行为管理策略。广州天使儿童医院致力于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并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

上一篇:如何改善多动症孩子注意力?

下一篇:注意力差就是多动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