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在学校容易被误会吗?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2 20:56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2 20:56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对于患有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来说,这里却可能成为充满误解和挫折的地方。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与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常常存在冲突。老师们可能将这些行为误解为故意捣乱、学习态度不端正或缺乏家庭教育,而同学们则可能因此疏远甚至排斥他们。这种普遍存在的误解,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更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动症孩子在学校常被误会的几个方面,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些孩子。
一、被误认为“纪律性差”或“故意捣乱”
多动症孩子容易被贴上的标签就是“不听话”或“爱捣乱”。他们在课堂上难以保持安静,可能会扭动身体、玩弄文具、离开座位,或者在不恰当的时候说话。这些行为在老师看来,往往被解读为对课堂纪律的公然挑战。
然而,这些行为并非出于孩子的主观故意。多动症导致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可能“知道”应该遵守纪律,但大脑却难以抑制冲动。他们可能不是“不想”安静,而是“不能”安静。将这种生理性的困难归咎于道德品质问题,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也会让他们感到委屈和自我否定,形成“我就是个坏孩子”的负面认知。
二、被误解为“学习态度不端正”
注意力缺陷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这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上课走神、作业拖沓、粗心大意、丢三落四。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和家长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个孩子懒惰、不努力、对学习没有兴趣。
事实上,多动症孩子并非不想学好,而是他们的注意力系统难以像其他孩子那样有效工作。他们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去集中精神,但收效甚微。将学习困难简单归因于态度问题,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沮丧。他们可能会开始相信自己“真的很笨”,从而彻底丧失学习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三、被看作“社交能力差”或“不合群”
多动症孩子的冲动行为和社交线索解读困难,使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屡屡碰壁。他们可能会打断别人说话、抢夺玩具、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或者因为过于热情而让其他孩子感到不适。这些行为常常被误解为“自私”、“霸道”或“没有礼貌”。
实际上,这些行为源于他们冲动控制困难和社交认知的滞后。他们可能并非有意冒犯,而是缺乏预见行为后果的能力。长期的社交挫败会导致他们被同伴孤立,甚至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这不仅影响其当下的快乐,更可能阻碍其社交技能的正常发展,对未来的社会适应造成障碍。
四、被评价为“缺乏责任心”或“做事马虎”
忘记交作业、弄丢课本、值日时忘记任务……这些在多动症孩子身上是家常便饭。在老师和家长眼中,这常常被解读为缺乏责任心、做事马虎敷衍。
但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的执行功能存在困难,包括工作记忆、计划和组织能力。他们可能真的“忘记”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因为没有听,而是信息没有有效进入长期记忆。他们可能想整理好书包,但缺乏条理化的能力。将执行功能障碍等同于品德问题,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达到大人的期望。
五、被贴上“情绪化”或“脾气差”的标签
多动症孩子往往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情绪低落、容易哭泣。这种情绪上的不稳定,容易被周围人看作是“脾气差”、“娇气”或“性格不好”。
这种情绪反应的脆弱性,与他们的神经生理特点有关。挫折容忍度低、情绪阈值低,使得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当他们因为学业或社交受挫时,强烈的负面情绪会迅速爆发。如果这种情绪表现不被理解,只被当作“无理取闹”,孩子会感到更加孤独,认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神经科、儿童心理科等多个专业科室。医院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儿童医疗专家,配备了专业的评估工具和干预设备,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问题提供全面的评估、诊断和干预服务。医院注重个体化干预方案,结合行为训练、家庭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儿童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医院环境温馨舒适,旨在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
上一篇:多动症孩子学习差,不是不用心!
下一篇:多动症影响智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