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干咳?或是抽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1-02 23:38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1-02 23:38
“咳、咳、咳”,当孩子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干咳声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是不是感冒了?喉咙是不是不舒服?于是,止咳糖浆、润喉糖成了家庭药箱里的常备品。然而,如果孩子的干咳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在排除了感冒、过敏、哮喘等所有呼吸道疾病后,这种“顽固性”的干咳依然如影随形,那么家长就需要转换思路了——这看似普通的咳嗽,或许是一种特殊信号,指向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抽动症。
为什么抽动症会表现为干咳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问题是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功能失衡,导致对运动的抑制能力下降。发声性抽动就是这种抑制失控在喉部肌肉群的表现。
当抽动冲动发生时,孩子的膈肌、肋间肌和声带会突然、短暂地收缩,产生一种类似咳嗽的声音。孩子自己往往能感觉到喉咙里有股“冲动”或“痒意”,必须通过发出这个声音才能获得片刻的缓解。但这并非真正的喉咙痒,而是一种源于大脑的内部感觉。
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
面对孩子长时间的干咳,家长们常常会因为认知误区而走了弯路,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还可能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
误区一:反复当作呼吸道感染治疗。 这是常见的误区。家长带孩子反复就诊于呼吸科或儿科,长期服用各种止咳药、消炎药,甚至抗生素,但效果甚微。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药物负担,也延误了抽动症的正确干预时机。
误区二:认为是坏习惯,强行制止。 当排除了所有病理原因后,一些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故意”的坏习惯,会用批评、威胁的方式要求孩子“不许咳了”。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和焦虑,而焦虑恰恰是加重抽动症状的重要因素,形成恶性循环。
误区三:过度关注,强化症状。 与制止相反,有些家长会变得异常紧张,时刻盯着孩子,一有咳嗽声就立刻询问“是不是又想咳了?”。这种过度的关注会让孩子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咳嗽上,反而使抽动行为更加频繁和固化。
发现孩子可能是抽动性干咳,家长该怎么做
如果怀疑孩子的干咳是抽动症的表现,家长需要采取科学、理性的应对策略。
1. 停止无效治疗,寻求专业诊断。 首先应停止将此作为普通咳嗽来治疗。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神经内科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观察和必要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2. 调整心态,做到“忽视”。 这是关键也是难的一步。家长要理解孩子无法自控,努力做到对咳嗽声“听而不闻”。不要提醒,不要责备,不要表现出焦虑。当孩子感觉不到压力时,症状自然会减轻。
3. 记录症状,辅助诊断。 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记录孩子咳嗽的频率、严重程度、发生场景(如写作业时、看电视时)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这些信息对医生的专业判断非常有帮助。
4. 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减少家庭冲突,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学业压力。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情绪,而不是通过身体抽动来释放。
5. 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这些都有助于稳定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对缓解抽动症状有积极作用。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医疗机构,为有发育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医院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神经心理科等特色科室,能够对抽动症、多动症、学习困难等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评估与干预。医院汇聚了一支熟悉儿童心理与发育特点的医疗团队,采用行为指导、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多元化方法,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院内环境设计充分考虑儿童需求,旨在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诊疗空间,帮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专业的支持与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