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抽动症孩子贴标签,伤害比你想的大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30 23:53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30 23:53
在儿童抽动症的干预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症状治疗上,却容易忽视一个隐性却极具破坏力的问题 —— 给孩子贴标签。“你怎么又抽风了”“这么大了还控制不住自己真没用”“他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这些不经意的话语或主观评判,会像无形的枷锁,给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了解标签的危害并学会规避,是守护抽动症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
一、这些 “标签”,正在悄悄伤害抽动症孩子
家长或周围人给抽动症孩子贴上的标签,看似只是简单的评价,实则会从多个维度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且伤害程度远超想象。
1. 摧毁孩子的自我认同
抽动症孩子本身就因不自主的症状感到困惑和自卑,而 “不听话”“故意捣乱”“有毛病” 等标签,会让孩子将症状与自身价值绑定。他们会逐渐认为 “我就是这样的人”,进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存在意义。比如有的孩子会因为频繁被说 “怪异”,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不敢参与集体活动,长期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严重影响自我认同感的建立。
2. 加剧心理压力,诱发情绪问题
标签带来的负面评价会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为了避免被指责,他们可能会强行压抑抽动症状,而这种压抑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情绪失控。临床中常见部分孩子因长期承受 “笨”“不正常” 等标签,出现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甚至产生逃避上学、拒绝与人交流的行为。
3. 破坏亲子关系,拉开心理距离
当家长频繁用标签评价孩子时,孩子会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否定和嫌弃。他们会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的痛苦,逐渐关闭沟通的大门。比如有的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家长第一反应是指责 “你能不能别抽了”,而非询问 “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后续的治疗和干预也会因此受阻。
二、为什么家长总忍不住给孩子 “贴标签”?
很多家长并非有意伤害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贴上标签,背后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对抽动症认知不足
部分家长缺乏对抽动症的科学了解,将孩子的不自主症状误认为是 “故意为之” 或 “性格问题”,从而用标签来定义孩子的行为。比如看到孩子挤眉弄眼,就认定是 “调皮捣蛋”,没有意识到这是神经发育障碍导致的症状。
2. 情绪焦虑下的本能反应
面对孩子的症状,家长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尤其是在症状反复或影响生活时,会不自觉地通过指责、贴标签来释放压力,却忽略了这种方式对孩子的伤害。
3.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严师出高徒”“批评才能让人进步” 等传统教育观念,让部分家长习惯用负面评价来 “纠正” 孩子的行为。他们认为贴标签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却不知道对于抽动症孩子来说,这种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三、拒绝贴标签,家长可以这样做
避免给抽动症孩子贴标签,需要家长从认知、行为和沟通方式上做出改变,用科学、包容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1. 先 “了解” 再 “应对”,建立正确认知
家长要主动学习抽动症的相关知识,明确症状是疾病导致的不自主行为,而非孩子的 “过错”。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咨询医生等方式,了解抽动症的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和干预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对孩子行为的误解,避免因认知偏差给孩子贴标签。
2. 用 “描述行为” 代替 “评价人格”
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聚焦具体行为,而非对孩子的人格进行评判。比如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不说 “你怎么又抽风了,真烦人”,而是说 “妈妈看到你刚才又眨眼睛了,是不是身体有点不舒服”。通过客观描述行为,既让孩子感受到关注,又避免了负面评价带来的伤害。
3. 给予包容与鼓励,强化积极行为
抽动症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当孩子努力控制症状,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 “你今天在课堂上很专注,妈妈为你骄傲”。通过强化积极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渐摆脱负面标签的影响。
4. 学会管理自身情绪,保持耐心
家长要意识到,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可以通过运动、与家人沟通等方式缓解自身压力,面对孩子的症状时保持耐心,避免因情绪失控给孩子贴标签。必要时,家长也可以寻求心理支持,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聚焦儿童健康领域,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诊疗与干预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抽动症孩子,医院组建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团队成员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充分理解抽动症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
在为孩子提供诊疗服务时,医院注重从 “生理 + 心理” 双维度出发,除了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外,还会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抽动症,掌握与孩子沟通、陪伴的正确方式,避免因不当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额外伤害。同时,医院打造了温馨、童趣的就医环境,减少孩子对医院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治疗与康复指导,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帮助抽动症孩子,家庭支持很重要
下一篇:别忽视,孩子况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