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警惕儿童抽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5 23:49
  生活中,不少家长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起初可能以为是 “坏习惯” 或 “感冒没好”,直到症状反复才意识到不对劲。其实,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信号。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发生于 4-12 岁儿童,若忽视或误判,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与心理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抽动症,帮家长读懂孩子的 “异常信号”。
 
  儿童抽动症的常见症状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且常从局部症状开始,逐渐扩散。运动性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除了频繁眨眼,还可能出现挤眉、皱鼻、咧嘴、摇头、耸肩、扭脖子、甩手臂、踢腿等动作,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且反复出现,孩子自己难以控制。发声性抽动则与咽喉部肌肉抽动有关,除了清嗓子,还可能出现咳嗽、哼唧、吸鼻子、发出 “啊”“哦” 等无意义的声音,严重时甚至会说脏话(秽语抽动)。值得注意的是,抽动症状会受情绪影响,孩子紧张、兴奋、疲劳时症状可能加重,放松或专注做事时则会减轻,部分孩子在睡眠中症状会消失。
 
  容易与抽动症混淆的情况
 
  很多家长容易将抽动症与其他问题混淆,导致延误干预。比如,孩子频繁眨眼可能被误认为是 “结膜炎”,但使用眼药水后症状并无改善;清嗓子、咳嗽可能被当作 “咽炎”“支气管炎”,服用消炎药后仍不见好转。此外,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抽动是 “故意装的”“不听话”,甚至批评、指责孩子,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让抽动症状更明显。还有部分孩子会同时出现抽动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既频繁抽动,又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这种情况更需要专业鉴别。
 
  发现孩子异常,家长该怎么做
 
  当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首先要避免过度焦虑,更不要打骂、批评孩子,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第一步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神经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明确诊断,排除眼部、咽喉部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若确诊为抽动症,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严重程度制定干预方案:症状较轻时,可能通过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如帮助孩子学习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方式缓解;症状较明显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多鼓励、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减少因抽动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更好地恢复。

上一篇:孩子这些“小动作”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

下一篇:面对抽动症孩子,这几件事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