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耸肩、眨眼、不自主抽动?警惕抽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13 20:52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13 20:52
“孩子近段时间总爱挤眼睛,以为是坏习惯,说了好几次都改不掉”“发现孩子经常不自觉耸肩,问他是不是故意的,他说自己也控制不住”…… 生活中,不少父母会遇到类似的困惑,起初可能觉得这些只是孩子的小毛病,没太放在心上,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异常动作不仅没消失,反而可能变得更频繁,这时才开始慌了神。其实,孩子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行为,很可能并非 “调皮” 或 “坏习惯”,而是患上了抽动症。作为父母,及时了解抽动症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认识抽动症
抽动症,全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类。
运动性抽动常先从面部开始,比如频繁眨眼、挤眉弄眼、皱鼻子、咧嘴,之后可能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躯干和四肢,出现耸肩、摇头、扭脖子、甩手臂、踢腿等动作。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孩子自己难以控制,有时在注意力集中或放松时会有所减轻,而在紧张、疲劳或兴奋时则会加重。
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不自主地发出声音,比如清嗓子、咳嗽声、哼唧声、尖叫声,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说脏话、重复别人的话或自己的话(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情况。很多时候,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会同时存在,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带来不小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抽动症的症状具有波动性,可能会时轻时重,有时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自行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后续仍有可能复发。
别混淆!抽动症与孩子 “调皮动作” 的区别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的抽动行为当成是 “调皮”“故意捣乱”,从而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甚至惩罚,这不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导致抽动症状进一步恶化。其实,抽动症与孩子正常的 “调皮动作” 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发生频率和持续性来看,孩子正常的调皮动作通常是偶尔出现的,比如无聊时眨几下眼睛、兴奋时耸下肩,而且经过提醒或转移注意力后,很容易就能控制住,不会持续存在。而抽动症的抽动行为则是反复、频繁发生的,每天可能会出现多次,持续时间较长,即使孩子自己想控制,也很难做到,提醒或转移注意力的效果也不明显。
从动作的自主性来看,正常的调皮动作是孩子有意识做出的,比如为了引起大人注意而故意做鬼脸。但抽动症的抽动动作是不自主的,孩子往往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事后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这些动作,当父母问起时,他们会表示 “不是故意的,控制不住”。
从伴随情绪来看,孩子做调皮动作时,通常是开心、兴奋的,没有明显的焦虑或痛苦情绪。而有抽动症的孩子,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议论,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害怕去学校、害怕与人交往。
避开误区!
在面对孩子的抽动症时,很多父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不仅不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误区一:认为抽动症会随着孩子长大自行痊愈,不需要治疗。虽然有部分抽动症患儿的症状会在青春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不少孩子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甚至会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错过比较好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误区二: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动作,频繁提醒或纠正。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抽动,就会忍不住反复提醒 “别眨眼”“别耸肩”,甚至会强行制止孩子的抽动动作。但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抽动动作上,从而导致抽动症状更加频繁。
误区三:盲目给孩子用药或尝试偏方。有些父母得知孩子患有抽动症后,非常着急,就会四处打听偏方,或者自行给孩子购买药物服用。但抽动症的治疗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盲目用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而偏方缺乏科学依据,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可能延误病情。
误区四: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抽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是否减轻,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没有及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安慰,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科学应对
当发现孩子可能患有抽动症时,父母不必过于恐慌,只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病情,减少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断。如果发现孩子有反复、不自主的抽动动作,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 1 个月),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等,判断是否为抽动症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父母要认识到抽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不要批评、指责或惩罚孩子,而是要多理解、多包容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不要过度关注,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听音乐等,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再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对抽动症孩子的病情恢复非常重要。父母要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给孩子吃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另外,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干预。抽动症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症状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改善心理状态。
定期带孩子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抽动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孩子的积极配合。在治疗过程中,父母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复查,让医生了解孩子的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呵护,当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的抽动行为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及时了解抽动症的相关知识,避开应对误区,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应对。相信在父母的关爱和专业的治疗下,抽动症孩子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