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可能是抽动症信号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1 23:26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偶尔眨眼、清嗓子是很常见的现象,家长通常不会过于在意。但如果这些动作频繁出现,且难以通过提醒或纠正消失时,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 这可能是抽动症发出的信号。抽动症作为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频繁眨眼和清嗓子就是其中易被忽视的表现。
 
  一、频繁眨眼:抽动症的 “早期预警”
 
  眨眼本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射,用于保护眼球、保持眼部湿润,但抽动症引起的频繁眨眼则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具有以下特点:
 
  动作的不自主性:孩子无法自主控制眨眼的频率和幅度,往往是快速、无规律地眨动,有时甚至会用力闭眼后猛地睁开。即使家长提醒 “不要眨眼睛”,孩子也难以做到,反而可能因为紧张而使症状加重。
 
  无明显眼部异常:与结膜炎、倒睫、干眼症等眼部疾病不同,抽动症导致的频繁眨眼不会伴随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畏光、疼痛等症状。家长带孩子到眼科检查时,通常不会发现明显的眼部病变,使用眼药水等治疗也无法缓解症状。
 
  与情绪和环境相关:这种眨眼症状会受到孩子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疲劳、兴奋或受到批评时,眨眼频率会明显增加;而在放松、专注于感兴趣的事物(如看动画片、玩玩具)时,症状会暂时减轻。
 
  二、清嗓子:容易被误判的 “发声信号”
 
  清嗓子也是抽动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属于发声抽动,常被家长误认为是 “感冒”“咽炎” 或 “坏习惯”,需要仔细区分:
 
  声音的刻板性:抽动症引起的清嗓子声通常是单调、重复的 “吭吭” 声或 “咳咳” 声,频率较高,一天内可能出现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不同,这种声音没有痰音,也不会伴随发热、流涕等感冒症状。
 
  无法通过治疗缓解:很多家长发现孩子频繁清嗓子后,会认为是咽喉发炎,给孩子服用消炎药、止咳药或进行雾化治疗,但往往没有效果。因为这种症状并非由炎症引起,而是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肌肉不自主收缩。
 
  伴随其他抽动症状:单纯的清嗓子可能难以判断,但如果孩子同时出现频繁眨眼、挤眉、耸肩、摇头等动作,那么患抽动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症状会相互影响,形成连锁反应,在孩子情绪波动时一同加重。
 
  三、如何区分正常行为与抽动症信号?
 
  当孩子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时,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
 
  观察持续时间:正常的眨眼、清嗓子通常是短暂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两周,且会随着诱因(如眼部不适、咽喉干燥)的消失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且没有明显改善,就需要警惕抽动症。
 
  关注可控性:孩子在调皮或模仿时出现的眨眼、清嗓子,是有意识的行为,家长提醒后能够自主停止。而抽动症引起的症状是不自主的,孩子无法控制,越想克制反而越明显。
 
  检查伴随症状:如果孩子除了频繁眨眼、清嗓子外,还伴有其他部位的抽动(如歪嘴、耸肩、抖腿)或发声异常(如哼声、尖叫声),则更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四、发现症状后,家长该怎么做?
 
  当怀疑孩子可能有抽动症时,家长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避免过度干预:不要过度关注、批评或指责孩子的症状,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加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轻松的家庭氛围。
 
  及时就医诊断: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神经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行为评估等方式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抽动症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症状加重和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
 
  配合干预治疗: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和紧张。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的医院,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医院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内分泌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诊疗经验,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团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医院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上一篇:广州孩子抽动症的症状

下一篇:广州孩子无故跺脚是抽动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