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孩子抽动症的症状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1 23:24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1 23:24
当孩子出现频繁吸鼻子、做鬼脸且难以控制时,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或是养成了坏习惯,进而采取批评、制止的方式。但实际上,这些不受控制的动作很可能是抽动症的典型表现。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一、频繁吸鼻子 + 做鬼脸,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而频繁吸鼻子和做鬼脸分别属于发声性抽动和运动性抽动的常见症状。
频繁吸鼻子作为发声性抽动的一种,并非由鼻腔疾病引起,而是咽喉、鼻腔周围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结果。孩子会反复做出吸鼻子的动作,即使鼻腔内没有分泌物,也无法控制,且在紧张、兴奋或疲劳时症状会加重,放松时则会减轻。
做鬼脸则属于运动性抽动中的面部抽动,表现为挤眉、弄眼、咧嘴、皱鼻等一系列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孩子做出这些动作时并非故意为之,往往是突然发生且反复出现的,比如频繁眨眼、歪嘴、皱眉头等,看起来像是在做鬼脸,实则是抽动症的表现。
这两种症状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还可能伴随其他抽动症状,如耸肩、摇头、清嗓子、发出怪声等,家长需提高警惕。
二、别混淆!这些情况与抽动症症状有区别
孩子出现频繁吸鼻子、做鬼脸的动作,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家长需要学会区分,避免误判:
(一)与普通疾病的区别
如果孩子因感冒、鼻炎等出现吸鼻子的动作,通常会伴随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在疾病痊愈后,吸鼻子的动作也会消失。而抽动症引起的吸鼻子与鼻腔是否有分泌物无关,且会反复出现。
孩子因模仿他人而做鬼脸,往往是有意识的行为,家长通过引导和教育,孩子能够自主控制并改正。但抽动症导致的 “做鬼脸” 是不自主的,孩子无法通过意志控制,即使家长提醒也难以停止。
(二)与调皮捣蛋的区别
调皮捣蛋的孩子做出吸鼻子、做鬼脸的动作,多是为了引起关注或故意捣乱,这些动作是有目的性的,且在家长严肃制止后会有所收敛。而抽动症患儿的动作是不受控制的,没有明确目的,家长的制止和批评不仅无法改善症状,还可能因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症状加重。
三、忽视这些症状,可能给孩子带来多重影响
若孩子频繁吸鼻子、做鬼脸的症状是由抽动症引起却未得到及时干预,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在社交方面,孩子的这些异常动作容易引起同学的好奇、嘲笑或疏远,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逐渐变得孤僻,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方面,频繁的抽动症状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其难以集中精神听课、完成作业,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长期下来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心理方面,孩子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而感到烦躁、焦虑和自责。当家长不理解,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时,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导致症状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四、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该如何应对?
当发现孩子频繁吸鼻子、做鬼脸且控制不住时,家长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一)保持冷静,正确认识症状
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了解这些症状可能是抽动症引起的,避免对孩子进行指责、批评或惩罚。要理解孩子的无奈,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信息。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明确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三)营造良好环境,减少诱因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过多的精神刺激。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孩子过度疲劳。
(四)配合专业治疗,科学干预
如果确诊为抽动症,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通过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方式即可缓解症状,比如引导孩子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抽动;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定期带孩子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诊疗经验。针对儿童抽动症等相关病症,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助力孩子恢复健康。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上一篇:孩子频繁撅嘴,会不会得了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