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有哪些症状:早识别,早干预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6 20:55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6 20:55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很多家长对自闭症的认知不足,往往错过孩子比较好干预时机。其实,自闭症并非 “无迹可寻”,若能在早期识别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时干预,能极大改善孩子的预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自闭症的常见症状,为孩子的成长筑起 “防护墙”。
社交沟通
社交沟通障碍是自闭症核心的症状之一,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会有所体现。比如,6 个月以上的宝宝对家人的呼唤没有回应,不会主动寻找家人的身影;1 岁左右不会用手势(如指物、挥手)表达需求,不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互动;2 岁后语言发育迟缓,甚至不会说简单的词语,即便会说话,也难以进行正常对话,常重复他人的语言,无法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此外,孩子还可能缺乏眼神交流,与人相处时总是回避对方的目光,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无动于衷,难以融入集体环境。
兴趣行为
自闭症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模式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他们可能对某些特殊物品或活动有着异常强烈的兴趣,比如长时间盯着旋转的风扇、车轮,反复摆弄瓶盖、积木,对其他玩具或游戏则毫无兴趣。同时,会出现重复刻板行为,如拍手、摇晃身体、踮脚走路,还会固执地坚持固定的生活习惯和流程,一旦改变(如更换路线、调整作息),就会出现哭闹、抗拒等强烈反应。此外,部分孩子还会有自伤或攻击行为,如咬手、撞头,或对他人做出推搡、拍打等动作。
感知觉反应
自闭症孩子的感知觉系统常常出现异常,对声音、光线、触觉、味觉等刺激的反应与普通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对巨大的声音(如鞭炮声、雷声)毫无反应,有的则会因轻微的声响(如钟表滴答声)而烦躁不安;有的孩子害怕接触水、沙子等物品,有的则会反复触摸光滑的表面;在味觉上,可能只吃几种固定的食物,对新的食物极度排斥,甚至会因食物的颜色、形状而拒绝进食。
早识别早干预:为孩子点亮希望
自闭症的干预效果与发现时间密切相关,越早识别、越早干预,孩子的能力提升空间越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若发现孩子在社交沟通、兴趣行为、感知觉反应等方面出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诊断。一旦确诊,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行为训练、语言治疗、社交技能培养等方式,帮助孩子提升各项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孩子有刻板行为?警惕自闭症?
下一篇:自闭症孩子不会看人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