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的日常训练计划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2 23:31
  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沟通、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而科学系统的日常训练是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更好适应生活的重要方式。日常训练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融入生活场景,循序渐进地开展,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日常训练的基本原则
 
  个体化设计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和能力存在差异,训练计划需量身定制。例如,语言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侧重社交互动训练,而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则需先从基础沟通开始。家长和训练者要通过观察,明确孩子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目标,避免盲目照搬他人方案。
 
  生活化融入
 
  训练不应局限于特定的 “训练时间”,而要融入吃饭、穿衣、玩耍等日常场景。比如,在吃饭时引导孩子说 “我要吃”“谢谢”,在穿衣服时教他们认识 “上衣”“裤子” 等词汇,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并运用技能,增强训练的实用性。
 
  正向激励为主
 
  自闭症孩子对鼓励和肯定更为敏感,训练中要多采用正向激励。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如主动与他人对视、正确回应指令时,及时给予表扬、拥抱或其喜欢的小奖励,强化其积极行为,提升训练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分时段的日常训练内容
 
  早晨:生活自理与基础沟通
 
  早晨起床后,可围绕生活自理能力开展训练。从简单的穿脱衣服、洗漱开始,引导孩子按步骤完成,如 “先穿袜子,再穿鞋子”。过程中,用简洁清晰的语言下达指令,鼓励孩子用语言或手势表达需求,如 “要喝水”“帮忙” 等。
 
  早餐时间是沟通训练的好机会。家长可以询问孩子 “想吃什么”,让其选择食物并说出名称;吃饭时教孩子使用 “请”“谢谢” 等礼貌用语,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沟通技能。
 
  上午:认知与社交基础训练
 
  上午精力较为充沛,适合进行认知和社交基础训练。认知训练可结合孩子的兴趣,通过绘本、拼图、积木等教具,提升其对颜色、形状、数字的认知能力。例如,用孩子喜欢的汽车玩具教他们认识 “红色的车”“三辆汽车”。
 
  社交基础训练可从眼神对视、简单问候开始。家长可以拿着孩子喜欢的玩具,与孩子面对面,引导其注视自己的眼睛后再给予玩具;出门遇到熟人时,教孩子挥手说 “你好”,逐步培养社交意识。
 
  下午:感统与行为规范训练
 
  部分自闭症孩子存在感统失调问题,下午可安排感统训练,如荡秋千、走平衡木、拍球等,帮助他们改善身体协调性和对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孩子过度疲劳。
 
  行为规范训练需针对孩子的刻板行为或问题行为进行。例如,若孩子有频繁开关门的刻板行为,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其他活动;当孩子出现哭闹等情绪问题时,教他们用 “我生气了”“我想休息” 等方式表达,替代不恰当的情绪发泄。
 
  晚上:亲子互动与语言拓展
 
  晚上睡前的亲子时光适合进行语言拓展和情感互动。可以一起读绘本,边读边提问,如 “绘本里的小猫在做什么”,引导孩子表达想法;也可以玩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搭积木、角色扮演,在游戏中教孩子学习轮流、分享等规则,增强情感连接。
 
  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控制训练时长
 
  自闭症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每次训练时长不宜过长,5-20 分钟为宜,可分多次进行。若孩子出现烦躁、抵触情绪,应及时暂停,避免产生负面联想。
 
  保持耐心与一致性
 
  训练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家长和训练者要保持耐心,不急于求成。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训练方法和指令的一致性,避免因要求不同让孩子感到困惑,影响训练效果。
 
  适时调整计划
 
  定期评估孩子的进步情况,根据能力提升及时调整训练目标和内容。例如,当孩子能熟练穿脱简单衣物后,可增加 “整理自己的衣服” 等更复杂的任务,确保训练始终处于 “略有挑战但能完成” 的状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领域有着一定的临床经验。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针对自闭症孩子,会结合其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日常训练指导在内的综合干预方案,助力孩子提升能力,更好地成长。医院注重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努力保障儿童的健康。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

下一篇:自闭症孩子感官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