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征兆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04 20:13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04 20:13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早期发现并干预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为他们后续的康复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征兆,有助于家长和照护者及时识别,尽早为孩子提供专业帮助。
0-1 岁:社交互动与沟通的初步异常
在婴儿期,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征兆可能较为细微,但仍有迹可循,主要体现在社交互动和沟通的初步反应上。
正常婴儿在 3-4 个月时,会对他人的逗弄做出回应,比如微笑、发出 “咿呀” 声,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婴儿可能对他人的互动缺乏兴趣,很少主动微笑,即使被逗弄,回应也较为淡漠。6 个月后,正常婴儿会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看到父母会主动伸手要抱,而部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儿可能对亲人的离开或出现反应不大,缺乏明显的依恋行为。
在沟通方面,1 岁左右的正常婴儿会模仿成人的声音、挥手再见等,而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儿可能很少模仿,也不会用手指指向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感兴趣的物品,难以通过简单的动作与他人建立沟通。此外,他们对声音的反应可能异常,要么对周围的声音过于敏感,容易被细微声响惊吓,要么对呼唤自己的名字毫无反应,仿佛没有听到。
1-2 岁:语言发展与社交互动的滞后
1-2 岁是儿童语言和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征兆在这个时期会更加明显。
语言发展滞后是常见表现之一。正常儿童在 1 岁左右会说简单的单词,如 “爸爸”“妈妈”,2 岁时能说简短的句子,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可能到 2 岁还不会说话,或者只会重复别人说的话(即 “鹦鹉学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想要玩具时不会说 “要”,而是通过哭闹或拉着别人的手去够。
社交互动方面,他们可能难以与同伴建立互动,对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不感兴趣,宁愿一个人独处。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少有眼神交流,即使有,也显得短暂而游离。正常儿童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来理解情绪,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可能对他人的喜怒哀乐缺乏反应,比如看到别人哭泣时不会表现出关心。
2-3 岁:兴趣狭窄与重复刻板行为的显现
2-3 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除了社交和语言方面的问题,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
他们可能对普通儿童喜欢的玩具、游戏不感兴趣,反而对一些特殊物品表现出异常的执着,比如长时间盯着转动的风扇、车轮,反复玩弄开关、瓶盖等,而且这种兴趣会持续很长时间,难以被转移。
重复刻板行为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喜欢按固定的路线走路,一旦改变就会哭闹;会反复做同一个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踮脚走路等;对物品的摆放有严格要求,比如玩具必须排成一条直线,一旦被打乱就会烦躁不安。此外,他们可能对某些感官刺激表现出异常反应,比如特别抗拒特定的声音、气味、触觉,或者过度沉迷于某种感官体验,如反复触摸光滑的表面。
发现早期征兆后的应对建议
如果家长或照护者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多种早期征兆,应及时引起重视,但不必过度焦虑。首先,可记录孩子的异常表现,包括出现的频率、具体行为等,为后续的专业评估提供依据。其次,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科或儿科进行专业评估,由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征兆并非确诊依据,每个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些表现可能只是暂时的发育滞后。但及时排查和干预,无论结果如何,都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领域,关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护团队,能够为儿童提供发育评估和相关的干预指导服务。
在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方面,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训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