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不理解玩笑怎么办?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17 20:11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17 20:11
玩笑是社交中常见的互动方式,蕴含着幽默、夸张、反话等复杂的语言和情感信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理解玩笑往往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可能无法分辨话语的字面意思与真实意图,难以捕捉玩笑中的幽默线索,甚至会把玩笑当真,从而在社交中产生误解或不适。帮助自闭症孩子逐步理解玩笑,需要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训练,让他们慢慢掌握玩笑的 “社交密码”。
自闭症孩子难以理解玩笑的原因
自闭症孩子不理解玩笑,与他们的认知方式、社交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密切相关,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处理玩笑中的复杂信息时存在天然的困难。
首先,他们倾向于 “字面理解” 语言,难以理解隐喻、反话等非字面含义。玩笑往往包含夸张或与事实相反的内容,如 “你把饭都吃完了,肚子要变成气球啦”,普通孩子能明白这是夸张的玩笑,而自闭症孩子可能会纠结 “肚子怎么会变成气球”,无法理解其中的幽默。
其次,他们的 “心智理论” 发展相对滞后,即难以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意图、想法、情绪)。玩笑的理解需要站在说话人的角度,判断对方是在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而自闭症孩子可能无法区分说话人的语气、表情与真实意图的关系。例如,当别人笑着说 “你真调皮” 时,他们可能只听到 “调皮” 这个词,认为对方在批评自己,而忽略了语气中的玩笑意味。
此外,玩笑往往依赖于共同的社交背景和经验,而自闭症孩子的兴趣狭窄,社交经验有限,可能不理解玩笑中的 “梗” 或背景信息。例如,围绕某部动画片的玩笑,若孩子没看过这部动画片,就很难明白其中的幽默之处。同时,他们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存在差异,可能无法同时关注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和话语内容,导致遗漏玩笑的关键线索。
从基础认知开始:建立 “字面与非字面” 的概念
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玩笑,需从基础认知入手,让他们先理解 “话语除了字面意思,还可能有其他含义”,为理解玩笑打下基础。
可以从简单的 “夸张句” 开始教学,让孩子区分 “真实” 与 “夸张”。例如,家长可以说 “我饿得能吃下一头大象”,同时配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然后问孩子:“妈妈真的能吃下一头大象吗?” 引导孩子发现这句话与事实不符,是夸张的表达。再结合生活场景举例,如 “弟弟跑得比风还快”,让孩子明白这类句子是为了强调 “饿”“快”,而非真实发生的事。
“反话” 的理解训练也很重要。家长可以用明显的语气和表情说反话,如孩子把玩具收拾得很整齐时,笑着说 “你把玩具扔得乱七八糟,真糟糕”,然后问孩子:“妈妈说的是真的吗?妈妈现在开心还是生气?” 通过语气和表情的对比,让孩子明白 “糟糕” 在这里不是批评,而是带着玩笑的表扬。训练时,要明确告诉孩子 “有时候,人们说的话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这可能是在开玩笑”。
在训练初期,需用简单、直观的例子,避免复杂的玩笑类型,让孩子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建立 “非字面含义” 的概念,知道话语的意思可能需要结合语气、表情和情境来判断。
拆解玩笑的 “构成要素”:让孩子看到幽默的 “线索”
玩笑通常由一些可识别的线索构成,如夸张的语气、搞笑的表情、与日常不同的行为等。帮助孩子识别这些线索,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这是一个玩笑”。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简单的幽默视频或漫画(如《猫和老鼠》中的搞笑片段),暂停并分析其中的幽默线索。例如,当汤姆猫被砸到脑袋,变成 “星星眼” 时,家长可以问孩子:“汤姆猫真的变成星星了吗?这里好笑在哪里?” 引导孩子关注 “夸张的动作”“不真实的情节” 是幽默的来源。同时,告诉孩子:“当看到别人做很夸张的动作、表情,或者说很奇怪的话时,可能是在开玩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刻意制造简单的玩笑场景,并用 “慢动作” 展示线索。例如,假装不小心把杯子碰倒(其实没倒),做出惊慌的表情说 “哎呀,杯子倒了”,然后笑着说 “妈妈是在开玩笑哦”,让孩子观察 “假装的动作”“突然变化的表情”“之后的笑声” 这些线索与玩笑的关系。多次练习后,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这些线索的出现可能意味着 “这不是真的,是玩笑”。
此外,要教孩子关注说话人的语气。家长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说同一句话,如用严肃的语气说 “你把玩具弄坏了”,再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同样的话,让孩子对比两者的区别,明白 “语气轻松、带点笑意时,可能不是在批评”。
通过互动游戏:在实践中体验玩笑的 “社交乐趣”
互动游戏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玩笑的乐趣,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回应玩笑,逐步提升理解和参与能力。
“假装游戏” 是入门级的选择,这类游戏本身就包含 “非真实” 的元素,与玩笑的特点相似。例如,家长和孩子玩 “假装吃饼干” 的游戏:拿起不存在的饼干,假装咬一口,说 “哇,这个饼干太硬了,把我的牙都硌掉了”,同时做出夸张的牙疼表情。孩子在游戏中会逐渐理解 “假装的行为和话语不是真的,是为了好玩”,这种体验能迁移到对玩笑的理解中。
“反向指令游戏” 能帮助孩子理解 “故意说错” 的玩笑。家长可以说一些与事实相反的指令,如 “我们用手吃饭吧”(平时用勺子),同时笑着等待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疑惑,家长可以解释:“这是开玩笑的,我们应该用勺子吃饭呀。” 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 “有时候人们会故意说反话,是为了有趣”。
在孩子能理解简单玩笑后,可以尝试 “玩笑接龙”。家长先说一个简单的玩笑,如 “你的鞋子长翅膀啦,快要飞走了”,引导孩子回应或接一个类似的玩笑。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给予反馈,告诉孩子 “这个玩笑很好笑”“你理解妈妈的玩笑啦”,让孩子在正向反馈中感受到参与玩笑的乐趣,增强主动理解的动力。
结合孩子的兴趣:降低理解难度,提升参与意愿
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关注、更有耐心,结合他们的兴趣设计玩笑,能降低理解难度,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其中。
如果孩子喜欢汽车,家长可以围绕汽车设计玩笑,如 “你的玩具车跑得太快了,把公路都磨破啦”,同时指着玩具车和地面,让孩子明白这是夸张的玩笑。如果孩子喜欢动物,可以说 “小猫今天忘带胡子出门了,走路都撞到墙啦”,结合孩子对小猫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玩笑中的夸张之处。
在孩子熟悉的日常活动中加入玩笑,也能提升理解效果。例如,吃饭时可以说 “你的勺子太调皮了,总是想跑到地上玩”,穿衣服时说 “这件衣服好像变小了,是不是你昨晚偷偷长高了一米呀”。这些与生活相关的玩笑,孩子能结合自身经验判断真假,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幽默。
需要注意的是,玩笑的难度要循序渐进,初期避免复杂或可能引起误解的玩笑。当孩子不理解时,不要强迫或嘲笑他们,而是耐心解释,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说明玩笑的意思,保护他们参与社交的积极性。
尊重个体差异:接纳孩子的节奏与方式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进步速度不同,对玩笑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强迫他们理解所有玩笑,接纳他们独特的社交方式。
如果孩子对某些玩笑始终无法理解,甚至感到不适,不必强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明白别人说的话,可以问‘你是在开玩笑吗’”,教他们用简单的方式寻求澄清,避免误解。同时,也要告诉身边的人,与孩子互动时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避免复杂的玩笑,减少孩子的社交压力。
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孩子,重点不是让他们 “听懂所有玩笑”,而是让他们知道 “有时候别人说的话不是真的,不用太紧张”,帮助他们在社交中保持放松的心态。随着孩子认知能力和社交经验的积累,他们对玩笑的理解能力可能会逐步提升,即使进步缓慢,接纳和适应也是一种成功。
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玩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科学训练。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交中的乐趣和温暖。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训练中,会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社交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帮助他们逐步理解社交中的复杂信息,包括玩笑的理解。医院的康复师会通过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孩子识别玩笑中的线索,区分字面与非字面含义,提升他们的社交感知能力。
同时,医院会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家长如何在家庭中结合孩子的兴趣进行训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社交经验。医院的 “三维一体 1:1:1 脑神经核心康复体系” 将认知训练、社交训练、语言训练相结合,全面提升孩子的社交理解和互动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在理解玩笑或社交互动中存在困难,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将为您提供支持。医院位于广东省荔湾区南岸路 18 号后栋,始终致力于用专业的服务帮助自闭症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享受与人互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