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些症状:自闭症的早期识别指南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5-16 20:10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显现。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互动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及兴趣狭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患儿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许多家长因缺乏了解而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本文将结合医学研究,从社交、语言、行为和感官四大维度,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早期识别指南。
 
  一、社交互动障碍:孩子是否“活在自己的世界”?
 
  自闭症儿童常表现出对社交的回避,具体表现为:
 
  1. 眼神接触异常:在03个月阶段,患儿可能缺乏对移动人脸的追视;46个月时,目光注视减少,对他人逗引无反应;712个月时,叫名无反应,难以建立共同注意(如不会用手指指向物品吸引他人注意)。
 
  2. 情感互动缺失:缺乏社会性微笑,对父母的逗引反应冷淡;12岁时,仍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对同龄儿童不感兴趣,喜欢独处。
 
  3. 社交规则理解困难:难以根据社交场景调整行为,如无法理解轮流、分享等基本规则。
 
  案例:一名2岁患儿在幼儿园中始终独自玩耍,对老师的呼唤无反应,被同学触碰时甚至会尖叫躲避。
 
  二、语言沟通障碍:孩子为何“沉默寡言”?
 
  语言发展迟缓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具体表现包括:
 
  1. 语言理解与表达双重受损:
 
  23岁时仍不会说话,或说话后逐渐减少言语量。
 
  存在“鹦鹉学舌”现象,如重复他人问题(如问“吃饭了吗?”回答“吃饭了吗?”)。
 
  语调、语速异常,如语调平淡、语速过快或过慢。
 
  2. 非言语沟通障碍:
 
  极少使用手势、面部表情或眼神交流辅助沟通。
 
  对他人的非语言提示(如点头、摇头)反应迟钝。
 
  案例:一名3岁患儿能背诵古诗,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基本需求(如“喝水”),仅通过拉扯大人手指向水杯。
 
  三、刻板重复行为与兴趣狭窄:孩子为何“沉迷重复”?
 
  自闭症儿童常表现出对特定事物或行为的过度依赖,具体包括:
 
  1. 刻板行为:
 
  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或凝视脚尖走路。
 
  坚持固定的日常程序,如物品摆放位置改变会引发强烈情绪反应。
 
  2. 兴趣狭窄:
 
  对特定主题(如火车时刻表、恐龙)有异常浓厚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缺乏兴趣。
 
  难以接受新事物,如拒绝尝试新食物或新玩具。
 
  案例:一名4岁患儿每天必须按特定顺序排列玩具车,若顺序被打乱,会立即崩溃大哭。
 
  四、感官异常:孩子为何“对声音过敏”?
 
  自闭症儿童常对感官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具体表现为:
 
  1. 过度敏感:
 
  对某些声音(如汽笛声、吸尘器声)或光线(如闪烁的灯光)异常敏感,可能引发惊恐或烦躁。
 
  对触觉刺激反应异常,如拒绝被拥抱或触摸。
 
  2. 感觉迟钝:
 
  对疼痛不敏感,受伤时可能无明显反应。
 
  对温度变化或身体接触缺乏感知。
 
  案例:一名患儿在超市中因听到收银机的“滴”声而突然捂住耳朵尖叫,并拒绝继续购物。
 
  五、家长如何应对?
 
  1. 观察与记录:详细记录孩子的行为模式,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触发因素。
 
  2. 寻求专业评估:若孩子出现上述多项症状,建议尽早前往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进行评估。
 
  3. 参与早期干预:若确诊,可结合应用行为分析(ABA)、语言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进行干预。
 
  4. 家庭支持:家长需学习自闭症相关知识,建立积极的心态,与学校、医疗机构形成支持网络。
 
  结语
 
  自闭症的早期识别并非“贴标签”,而是为孩子争取更早的干预机会。家长需警惕“等等看”的心态,因为06岁是大脑可塑性强的时期,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社交、语言和行为能力。让我们用科学的知识和耐心,为孩子点亮前行的道路。

上一篇:关注这些行为:自闭症的早期症状一览

下一篇:孩子的重复刻板行为,可能是自闭症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