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的分型有哪些?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9 20:34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9 20:34
儿童遗尿症是指 5 岁及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排尿,每周至少 2 次,且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的一种常见病症。很多家长只知道孩子 “尿床”,却不了解遗尿症有不同的类型,而不同分型的成因、表现和干预方式存在差异。明确儿童遗尿症的分型,有助于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也能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按发病时间划分: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症
这是临床中较常用的分型方式,主要根据孩子是否有过长期不尿床的阶段来区分。
原发性遗尿症
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孩子从出生后一直存在尿床现象,没有连续 6 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时期。这类遗尿症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约占遗尿症患儿的 70%-80%。
其成因多与生理发育因素相关,比如膀胱容量较小、膀胱括约肌功能发育不完善、肾脏夜间产生的尿液过多,或者神经系统对排尿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能力尚未成熟等。此外,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遗尿症中影响显著,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遗尿史,孩子患病的概率会明显升高。
原发性遗尿症的孩子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白天排尿功能基本正常,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排尿,且睡眠较深,难以被膀胱充盈的信号唤醒。
继发性遗尿症
继发性遗尿症是指孩子在之前已经有过至少 6 个月不尿床的时期,之后又再次出现频繁尿床的情况。这类遗尿症相对较少,约占 20%-30%。
继发性遗尿症多由其他因素诱发,常见原因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器质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膀胱功能或尿液生成,导致尿床;此外,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继发性遗尿症,比如家庭环境变化、学习压力增大、受到惊吓或创伤等,导致孩子情绪紧张、焦虑,进而影响排尿控制能力。
与原发性遗尿症相比,继发性遗尿症往往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泌尿系统感染时),或多饮、多食、多尿(糖尿病时),需要及时排查潜在病因。
按临床表现划分:单症状与非单症状遗尿症
这种分型主要依据孩子是否同时存在白天排尿异常来判断。
单症状夜间遗尿症
单症状夜间遗尿症是指孩子仅在夜间出现尿床,而白天排尿功能正常,没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这类遗尿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多数原发性遗尿症属于这一类型。
其核心问题在于夜间睡眠中对排尿的控制能力不足,可能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膀胱容量相对较小、睡眠过深等因素有关。
非单症状夜间遗尿症
非单症状夜间遗尿症是指孩子不仅夜间尿床,还同时伴有白天排尿异常,如尿频(每天排尿次数超过 8 次)、尿急(有尿意时难以忍耐)、尿失禁(白天不自主漏尿)等。
这类遗尿症往往提示孩子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泌尿系统功能问题,如膀胱过度活动症、排尿功能协调障碍等,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器质性疾病(如脊柱裂)有关。非单症状夜间遗尿症的治疗相对复杂,需要更全面的检查和综合干预。
了解分型的意义:为治疗提供方向
明确儿童遗尿症的分型,对后续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原发性单症状夜间遗尿症,治疗多以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饮水、定时排尿训练)、遗尿报警器、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等为主,重点改善夜间排尿控制能力。
对于继发性遗尿症,首要任务是排查并治疗诱发因素,如抗感染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控制糖尿病等,在原发病得到改善后,尿床症状往往会随之缓解。
对于非单症状夜间遗尿症,除了针对夜间尿床的干预,还需要同时改善白天的排尿异常,可能涉及膀胱功能训练、药物调节等综合措施。
因此,当孩子出现尿床问题时,家长不应盲目应对,而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遗尿症的类型和成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针对儿童遗尿症等儿童常见病症设有专门的诊疗科室。医院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遗尿症的分型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医院注重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指导,助力儿童改善遗尿问题,健康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