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瘫有哪些表现?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9 23:36
    婴儿脑瘫是一种因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识别并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其异常表现常被家长忽视或误判为 “发育慢”。其实,脑瘫患儿在不同月龄阶段,会呈现出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涵盖运动、姿势、喂养、反应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按月龄分段梳理婴儿脑瘫的典型表现,帮助家长科学识别,尽早带孩子接受专业评估。
 
    一、0-3 个月婴儿:早期细微异常信号
 
    个月是婴儿神经系统快速发育的阶段,脑瘫的早期表现多与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相关,家长需重点关注以下细节:
 
    肌张力异常明显:正常婴儿肢体柔软,被动活动时阻力适中;脑瘫患儿常出现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 肌张力高时,肢体僵硬,穿衣服、换尿布时难以掰开手脚,哭闹时身体呈 “打挺” 状(头后仰、躯干紧绷);肌张力低时,肢体松软无力,像 “软面条”,抬头、抬手等动作难以完成。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或异常:新生儿有握持反射(手指触碰掌心会握拳)、拥抱反射(突然声响会双臂张开再收回)等原始反射,通常 3 个月左右逐渐消失。脑瘫患儿可能出现原始反射持续不退(如 4 个月仍紧握拳头、难以掰开),或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于微弱、消失过早,或出现不对称反射,一侧肢体反应强、一侧弱)。
 
    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婴儿 1 个月能短暂抬头,2 个月会微笑、追视移动的物体,3 个月能俯卧抬头并支撑片刻;脑瘫患儿可能到 3 个月仍无法抬头,对周围声音、色彩无明显反应,不会主动追视玩具,肢体活动频率明显少于同龄婴儿。
 
    喂养困难:吃奶时吞咽不协调,容易呛奶、吐奶,吸吮力度弱,喂奶时间长;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口腔异常动作,如频繁吐舌头、流口水,或嘴巴持续紧闭、难以含住奶嘴。
 
    二、4-6 个月婴儿:运动与姿势异常更突出
 
    个月婴儿逐渐掌握翻身、抓握等动作,脑瘫患儿的异常表现会更明显,主要集中在运动能力和身体姿势上:
 
    翻身、坐立能力落后:正常婴儿 4 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5 个月能从俯卧翻回仰卧,6 个月能双手撑地短暂坐立;脑瘫患儿可能 6 个月仍不会翻身,坐立时身体前倾、无法保持平衡,需靠双手支撑才能坐稳,甚至完全无法独坐。
 
    手部动作异常:正常婴儿 5 个月会主动抓握身边的玩具,能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脑瘫患儿可能不会主动伸手抓物,手部常保持握拳姿势,或抓握时动作僵硬、不协调,无法准确将玩具送入口中。
 
    姿势异常明显:仰卧时,头部偏向一侧,身体呈 “不对称” 姿势,一侧肢体伸展、一侧弯曲;俯卧时,无法用手臂支撑身体抬起上半身,而是腹部贴床、四肢僵硬或松软;竖抱时,头部无法稳定直立,总是左右摇晃或向后仰,身体容易向一侧倾斜。
 
    对周围反应迟钝:叫名字无回应,对鲜艳玩具、家人的互动缺乏兴趣,很少主动笑或发出 “咿呀” 声,语言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婴儿。
 
    三、7-12 个月婴儿:行走准备阶段的典型异常
 
    个月婴儿开始学习爬行、站立,脑瘫患儿在这些大运动发育上的落后和异常会更易识别:
 
    爬行能力异常:正常婴儿 8-9 个月能熟练爬行,姿势协调;脑瘫患儿可能不会爬行,或爬行时姿势怪异,如 “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手臂带动身体移动)、“剪刀式爬行”(双腿交叉、无法分开向前移动),甚至完全无法支撑身体离开地面。
 
    站立、行走困难:正常婴儿 10 个月能扶着家具站立,12 个月左右能独立行走;脑瘫患儿可能 12 个月仍无法扶站,站立时脚尖着地(足尖步态),双腿僵硬、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即使扶站也难以保持平衡;部分患儿会出现 “剪刀步”,站立或行走时双腿交叉,无法正常迈开步子。
 
    肢体协调能力差:无法完成简单的精细动作,如捏起小饼干、转动瓶盖;穿衣服时,无法配合伸手、伸脚,肢体僵硬或抗拒;玩玩具时,动作笨拙、不协调,无法完成 “搭积木” 等简单互动游戏。
 
    伴随其他并发症:部分脑瘫患儿会出现癫痫发作(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视力异常(如斜视、眼球震颤)、听力障碍(对声音无反应),或智力发育迟缓(理解能力、记忆力明显低于同龄婴儿)。
 
    四、家长必知:发现异常后该如何应对?
 
    若家长观察到婴儿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异常表现,尤其是婴儿有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高危因素时,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尽早专业评估:带婴儿到正规医院的儿童康复科、神经内科或儿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孕期、分娩、新生儿期情况)、体格检查(肌张力、反射、运动能力评估),结合头颅 MRI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脑瘫及病情严重程度。
 
    坚持早期干预:脑瘫干预的黄金期是 0-6 岁,越早干预效果越好。若确诊脑瘫,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运动训练(改善翻身、爬行、行走能力)、作业治疗(提升手部精细动作)、语言治疗(促进语言发育)、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缓解肌张力异常)等,家长需积极配合,坚持在家中进行辅助训练。
 
    定期复查监测:每 3-6 个月带患儿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是否出现癫痫、视力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常见病诊疗、疑难病症干预及康复服务。在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领域,医院配备专业医疗团队,可针对有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等情况的婴儿提供专业评估服务,明确孩子的健康状况。针对脑瘫患儿,医院能结合其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服务,帮助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能力。医院遵循儿童医疗服务规范,注重营造适合儿童的就医环境,同时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医疗指导,助力家长科学照顾患儿,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

上一篇:脑瘫≠智力低下!别再让误解耽误孩子未来

下一篇:肌张力异常是脑瘫信号?家长需警惕这些关键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