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易分心?多动症的早期信号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1-13 20:39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1-13 20:39
“我家孩子写作业像屁股上长了钉子,坐五分钟就跑;老师总说他上课盯着窗外发呆,提问时什么都答不上来”“玩具摆一地,刚拼两分钟积木就去摸绘本,没翻几页又跑去开冰箱”……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烦恼,总觉得孩子“不听话”“没定性”,却很少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孩子故意捣乱,而是多动症的早期信号在预警。
不是“调皮”,是信号:多动症的核心表现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常说的多动症,核心症状主要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两方面,且会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生活。注意力不集中并非简单的“分心”,而是难以专注于需要持续投入的任务——比如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写作业频繁被外界声音吸引,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常常有始无终,整理书包、收拾玩具这类日常事务,对他们来说格外困难。
多动冲动则表现为“停不下来”:幼儿期可能是爬高爬低、翻箱倒柜,根本坐不住;学龄期会在课堂上随意走动、说话,课间追逐打闹时不知危险;冲动特质还会让他们抢答问题、打断别人说话,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伴起冲突,事后又后悔不已。
别混淆:多动症与“活泼好动”的本质区别
很多家长容易把孩子的天性活泼和多动症画等号,其实两者有着明显界限。首先看“情境性”:活泼的孩子在看动画片、玩喜欢的游戏时,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遇到严肃场合也能听从引导安静下来;而多动症孩子无论在什么场景,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的表现都相对稳定,即使是感兴趣的事,也难以坚持超过10-15分钟。
再看“影响程度”:活泼好动不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同伴相处融洽;但多动症孩子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波动大,因为冲动多动被同学排斥,长期下来还可能出现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
早发现早干预:家长该做的三件事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家长不必恐慌,但一定要重视。第一步是“客观观察”:记录孩子在不同场景(家里、学校、户外)的表现,比如专注时长、多动频率、冲动行为发生的次数,这些信息能为后续判断提供依据。
第二步是“专业评估”:不要自行给孩子贴标签,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由医生通过行为量表、心理评估等方式确诊。多动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量,排除视力问题、学习障碍等其他因素,专业判断是干预的基础。
第三步是“科学干预”: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症状制定方案,包括行为治疗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家长可以通过“任务分解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比如把写作业拆分成“先写20分钟语文,休息5分钟再写数学”;用正向鼓励代替批评,当孩子完成任务时及时肯定,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但“持续的注意力问题”和“无法自控的多动”从来不是“长大就好”的小事。如果你的孩子正被这些问题困扰,别让“调皮”的误解耽误了干预时机。用理解代替指责,用科学的方法助力孩子,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一篇:如何提升ADHD孩子的专注度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