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别搞混了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1-02 23:36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抽动症和多动症都是较为常见的神经发育相关问题。由于两种情况都可能表现出孩子行为上的异常,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很多家长容易将二者混淆,进而影响对孩子问题的判断和后续干预。实际上,抽动症和多动症在症状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干预重点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只有正确区分两者,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症状表现:从核心特征区分两者差异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有着本质区别,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1. 儿童抽动症:以不自主抽动为核心
 
  抽动症孩子的主要表现是不自主、反复出现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肌肉抽动常见于面部、颈部、肩部及四肢,比如频繁眨眼、挤眉弄眼、耸肩、摇头、甩臂、踢腿等;发声抽动则可能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声、哼唧声,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不自主的骂人、说脏话等情况。这些抽动症状通常在孩子情绪紧张、兴奋或疲劳时加重,在放松、专注做喜欢的事情时减轻,睡眠时则会消失。而且孩子往往无法自主控制这些抽动动作,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担心被他人嘲笑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
 
  2. 儿童多动症: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为核心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核心症状主要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两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比如上课容易走神、听讲不认真、写作业时频繁分心,经常丢三落四,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日常用品;多动则表现为孩子坐不住,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教室、图书馆)也会来回跑动、攀爬,手脚不停歇地小动作;冲动则体现为孩子做事缺乏思考,容易打断他人说话、抢答问题,排队时插队,经常因为冲动与小伙伴发生矛盾。与抽动症不同,多动症孩子的这些行为更多是由注意力调控和行为控制能力不足导致,而非不自主的抽动。
 
  二、发病机制:神经发育层面的不同影响因素
 
  虽然抽动症和多动症都与儿童神经发育相关,但两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抽动症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异常)、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环境因素(如家庭氛围紧张、过度刺激等)有关。研究发现,抽动症孩子的大脑某些区域(如基底节、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导致对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出现不自主抽动。
 
  多动症的发病同样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同时也与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 - 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大脑发育迟缓(如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等因素相关。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在处理注意力、行为控制相关信息时,神经信号传递可能存在障碍,导致其难以集中注意力、控制自身行为冲动。
 
  三、干预重点:根据病症特点制定不同方案
 
  由于抽动症和多动症的核心问题不同,干预方式也需有所区别,家长需避免采用 “一刀切” 的处理方式。
 
  1. 抽动症:以缓解抽动、改善心理状态为主
 
  对于抽动症孩子,干预重点在于减少抽动症状发作频率,缓解孩子因抽动产生的心理压力。首先,家长应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关注或批评孩子的抽动动作,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其次,可在专业指导下,通过行为干预(如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抽动行为;若抽动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和生活,需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采用药物干预,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2. 多动症:以提升注意力、改善行为控制能力为主
 
  多动症孩子的干预核心是提升注意力水平和行为控制能力。在家庭中,家长可通过制定规律的生活计划、设置清晰的行为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完成任务,逐步提升其注意力持续时间。在学校,可与老师沟通,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比如安排在干扰较少的座位,适当调整学习任务难度。此外,行为治疗(如行为矫正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对改善多动症孩子的行为问题效果显著,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辅助治疗。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的诊疗与干预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医院配备的医疗团队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历,能够针对儿童抽动症、多动症等不同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与评估,帮助家长准确区分孩子的问题类型。
 
  在服务过程中,医院注重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结合孩子的具体症状、家庭环境等因素,从医疗干预、家庭护理指导等多个维度提供支持。同时,医院会向家长详细科普不同病症的知识,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掌握科学的家庭辅助方法。此外,医院打造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通过适合儿童的空间设计和贴心服务,减轻孩子就医时的紧张感,让孩子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专业的健康服务,助力孩子改善身心状态,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

上一篇:多动症与普通正常的好动的区别

下一篇:孩子丢三落四、拖延症晚期?可能是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