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不只是“调皮”,这些表现要警惕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2 20:56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2 20:56
“我家孩子就是个永动机,一刻也停不下来。”“老师总说他上课走神,小动作特别多。”“他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冲动起来谁也管不住。”在家长和老师的口中,这些孩子常常被贴上“调皮捣蛋”“不听话”“学习不专心”的标签。然而,当这些行为超出了正常范围,并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时,我们可能需要透过“调皮”的表象,看到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医学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并非不专心,而是“无法”专心
多动症的核心表现之一是注意力缺陷,但这远比“不认真”要复杂。这类孩子并非对所有事情都缺乏兴趣,他们可能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看动画片时表现出高度的专注,这种状态被称为“选择性专注”。然而,在面对需要持续付出努力、相对枯燥的任务时,如听课、写作业,他们的注意力便难以维持。他们常常看起来心不在焉,容易分心,做事拖沓,丢三落四,指令听不全,仿佛大脑里有一个“漏斗”,信息进去后很快就流失了。
多动冲动:身体里仿佛装了“马达”
“坐不住”是多动症比较直观的标签。这些孩子似乎精力过剩,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手脚小动作不断,玩笔、咬指甲、抖腿是常态。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他们也难以约束自己,甚至会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与多动相伴的,是冲动行为。他们行动前往往缺乏思考,难以等待和忍耐。课堂上,老师问题刚出口,答案可能已经脱口而出;与同学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情绪也像火山,一点就着,但事后可能又感到后悔。这种“行动先于大脑”的模式,让他们在社交中屡屡碰壁。
学习困境:聪明脑袋为何成绩不佳?
许多多动症孩子智力正常,甚至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并非因为他们“笨”或“懒”,而是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上课听讲效率低,作业难以完成,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成绩落后。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和老师若不理解其根本原因,一味地施压和批评,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社交难题:为何孩子总融不进集体?
多动症孩子在社交中也常常面临挑战。他们的冲动行为,如抢话、打断别人、不遵守游戏规则,容易让同龄人感到反感,从而被孤立或排斥。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社交暗示,显得“不合群”或“情商低”。由于经常受到批评和拒绝,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有些孩子会因此变得孤僻、退缩,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区分“调皮”与“多动症”的关键界限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天性活泼还是患有多动症呢?关键在于“跨情境一致性”和“功能损害”。普通的孩子在特定场合(如严肃的课堂、陌生的环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是持续性的,在多个场合(如学校、家里、公共场所)都会出现。更重要的是,这些症状已经明显损害了孩子的学业、人际关系或家庭生活,达到了需要干预的程度。
结语
面对孩子的“调皮”,简单的批评和惩罚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多动症不是一种态度问题,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科学地干预。如果您观察到孩子存在上述多项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正确的诊断是有效干预的第一步。通过行为管理、家庭支持、学校配合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多动症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潜能。让我们用耐心和智慧,陪伴他们走过这段特殊的成长旅程。
下一篇:多动症孩子能治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