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总磨蹭、读书容易卡壳?警惕阅读障碍的可能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18 23:59
  “都坐了半小时了,作业本还是空白的,你到底在干什么?”“这篇短文读了五遍还磕磕巴巴,字都认不全吗?” 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都曾被类似的问题困扰,忍不住将原因归结为孩子 “懒”“不专心”“学习态度差”。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孩子这些看似 “不听话” 的表现,或许并非主观意愿所致,而是可能被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阅读障碍所影响。
 
  这些 “磨蹭” 与 “卡壳”,可能是阅读障碍的信号
 
  提到阅读障碍,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是 “认字慢”,但实际上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广泛。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
 
  写作业时,明明题目会做,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懂题干,甚至反复读好几遍仍不清楚要求;读书时频繁漏字、添字,把 “太阳” 读成 “太日”,把 “小狗” 说成 “小狼”,遇到稍微复杂的句子就卡顿,无法流畅连贯地读完一段话;抄写课文时,总是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目光在课本和作业本之间频繁移动,还经常抄错行、抄漏字;做数学题时,容易看错数字、混淆运算符号,比如把 “+” 看成 “”,把 “38” 写成 “83”,明明计算过程正确,却因为读题失误得出错误答案。这些表现并非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他们在文字识别、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外在体现。
 
  别让误解,耽误孩子的成长
 
  在发现孩子有上述问题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批评和催促,甚至用 “别人家的孩子” 做对比,却从未想过孩子可能正面临着 “看不见的困难”。有位家长曾分享,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写作业总是磨到晚上 11 点,一篇简单的课文读得断断续续。她以为孩子是故意偷懒,经常打骂孩子,直到有一次孩子哭着说 “妈妈,我真的看不清那些字,它们好像在动”,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孩子去检查后,确诊为阅读障碍。
 
  很多家长对阅读障碍存在误解,认为这是 “智力问题” 或者 “学习态度问题”,其实阅读障碍与智力水平并无直接关联。有研究表明,不少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比如逻辑思维、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只是在文字处理和阅读相关技能上存在困难。如果家长不能及时正确认识阅读障碍,反而用指责、批评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产生自卑、厌学情绪,还会错过比较好的干预时机。
 
  面对阅读障碍,家长可以这样做
 
  如果怀疑孩子存在阅读障碍,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
 
  第一步,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评估。可以选择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者专业的儿童心理机构,通过专业的测评工具,确定孩子是否存在阅读障碍以及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第二步,配合专业人士制定干预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比如通过 “视觉追踪训练” 帮助孩子提高文字识别能力,通过 “分段阅读法” 让孩子逐步适应流畅阅读,通过 “亲子共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减少孩子对阅读的抵触情绪。
 
  第三步,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阅读障碍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在孩子的干预过程中,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比之前多认识了一个字、多读通顺了一句话,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增强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的节奏也各不相同。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下判断、贴标签,而是要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去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真的面临阅读障碍,也请记住,这并非无法跨越的鸿沟,只要及时干预、科学引导,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孩子依然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一篇:多动症三大核心症状

下一篇:宝宝静不下来就是多动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