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多动娃情绪失控?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13 20:47
  “就因为玩具没找到,孩子就躺在地上哭闹打滚,怎么哄都没用”“写作业时遇到难题,瞬间摔笔撕本子,情绪激动得停不下来”“出门前催促两句,突然大发脾气,拒绝出门”…… 面对多动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情绪爆发,很多家长既焦虑又无助,有时忍不住批评制止,反而让孩子情绪更失控。其实,多动娃的情绪爆发并非 “任性”,而是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注意力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因外界刺激或内在压力陷入 “情绪失控” 状态。本文将从 “理解情绪爆发原因”“爆发时的应对方法”“日常预防策略” 三个维度,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帮孩子学会管理情绪,也让家长更从容应对。
 
  一、先理解:多动娃情绪爆发,不是 “故意对抗”,是 “能力不足”
 
  多动娃的情绪爆发,往往与他们的神经发育特点相关,核心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家长只有先读懂这些 “背后的难”,才能更好地应对:
 
  1. 情绪调节能力弱:“一点小事就失控”
 
  普通孩子遇到挫折(如玩具坏了),能通过 “深呼吸”“找家长帮忙” 等方式平复情绪,但多动娃的大脑前额叶发育相对滞后,调节情绪的 “刹车系统” 不够灵敏 —— 一点不顺心(如排队等待、任务没做好),情绪就容易像 “脱缰的野马”,瞬间爆发,且难以快速平静,并非 “脾气差”,而是缺乏 “控制情绪的能力”。
 
  2. 注意力易分散:“外界干扰引发情绪波动”
 
  多动娃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刺激打断,比如正在搭积木时,突然听到窗外的噪音,或看到别人玩其他玩具,注意力被转移后,再回到原任务就会感到烦躁;若此时家长强行要求 “继续搭积木”,孩子就可能通过哭闹表达不满,看似 “无理取闹”,实则是 “注意力被干扰后的情绪反应”。
 
  3. 任务难度与能力不匹配:“做不到就崩溃”
 
  当任务难度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如让刚学写字的多动娃一次性写 20 个生字),或任务过于枯燥(如长时间做重复的计算题),孩子会因 “无法完成” 或 “觉得无聊” 产生挫败感。由于他们不擅长用语言表达 “我做不到”“我不想做”,就会通过摔东西、哭闹等方式释放情绪,本质是 “对自身能力不足的焦虑”。
 
  二、情绪爆发时:3 步应对,先 “稳住” 再 “引导”
 
  面对多动娃的情绪爆发,家长的第一反应很关键,盲目批评或妥协都不可取,可按 “先接纳情绪→再降低刺激→引导表达” 的步骤操作:
 
  1. 第一步:接纳情绪,不否定、不指责
 
  孩子哭闹时,家长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不要说 “你怎么这么任性”“不许哭”,而是用温和的语气接纳情绪:“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 难过,因为玩具没找到 / 作业太难了,想哭就先哭一会儿,妈妈陪着你。” 这种 “不否定情绪” 的态度,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减少 “对抗心理”,情绪也会逐渐从 “激烈” 转向 “平缓”。需要注意:此时不要急于讲道理,先让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等他哭声变小、身体放松后,再进行下一步。
 
  2. 第二步:降低环境刺激,帮孩子 “冷静下来”
 
  多动娃在情绪爆发时,对外界刺激更敏感,嘈杂的环境会让他们更难平静。家长可尝试:
 
  带孩子离开当前环境:比如在家哭闹,就带他去安静的房间;在公共场所哭闹,就抱到人流少的角落,减少声音、视觉的干扰;
 
  提供 “安抚物”:给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绘本,或让他握紧拳头再慢慢松开,通过触觉、动作的安抚,帮助他平复情绪。
 
  这一步的核心是 “减少外界干扰”,给孩子创造一个能 “冷静下来” 的空间,避免情绪进一步升级。
 
  3. 第三步:引导表达情绪,教孩子 “说出来”
 
  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用简单的语言帮他梳理情绪,引导他用语言表达需求:
 
  问具体问题:“刚才你哭是因为写作业太难,对吗?”“你是不是觉得等太久了,有点着急?”
 
  教表达句式:如果孩子不会说,就教他用 “我因为______,所以很______” 的句式,比如 “我因为玩具找不到,所以很生气”“我因为作业太多,所以很烦躁”。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 “情绪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而不是只能通过哭闹,长期坚持能帮他逐步学会 “用语言代替发脾气”。
 
  三、日常预防:4 个方法,减少情绪爆发的 “导火索”
 
  应对情绪爆发的关键,在于 “日常预防”,家长可通过调整环境、任务、习惯,减少引发孩子情绪失控的因素:
 
  1. 环境 “简化”:减少注意力干扰
 
  在家中,给孩子打造 “简洁的活动空间”:
 
  学习区只放当前需要的物品(如写作业时只放课本、铅笔,不放玩具、零食),避免注意力被分散;
 
  玩具、书籍分类整理,贴上清晰的标签(如 “积木放在红色盒子里”),让孩子容易找到,减少 “找不到东西” 引发的烦躁。
 
  2. 任务 “拆解”:降低难度,避免挫败
 
  给孩子安排任务时,按 “小步骤、低难度” 原则拆解:
 
  写作业时,把 “写 10 个生字” 拆成 “先写 3 个,休息 5 分钟,再写 3 个”;
 
  出门前,把 “穿衣服、换鞋、拿书包” 拆成一个个小指令,每完成一个就表扬,让孩子在 “能做到” 的过程中积累信心,减少因 “任务太难” 引发的情绪爆发。
 
  3. 提前 “预告”:给孩子 “适应的时间”
 
  多动娃对 “突然的变化” 更敏感,比如正在玩玩具时,突然被告知 “该吃饭了”,容易因 “没玩够” 发脾气。家长可提前 510 分钟预告:“还有 5 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你可以再玩一次积木,然后把玩具收好哦。” 提前预告能让孩子有 “心理准备”,减少因 “突然中断活动” 引发的情绪波动。
 
  4. 日常 “练情绪”:通过游戏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利用亲子游戏,帮孩子认识情绪、练习调节:
 
  玩 “情绪卡片”:准备画有 “开心、生气、难过” 等表情的卡片,让孩子模仿表情,说说 “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情绪”;
 
  玩 “深呼吸游戏”:教孩子 “用鼻子吸气 3 秒,嘴巴呼气 5 秒”,告诉孩子 “当你生气时,做 3 次深呼吸,情绪就会变好”,平时多练习,等孩子情绪激动时,就能自然运用。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包括多动症)的评估与干预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为有需求的多动娃家庭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医院针对多动娃的情绪管理问题,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情绪爆发频率、触发因素等),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孩子情绪问题的核心原因后,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情绪管理训练、注意力提升指导等;同时,医院也会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护理培训,教家长如何在日常中预防孩子情绪爆发、科学应对情绪失控,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配合干预过程,助力孩子逐步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
 
  如果家长对多动娃的情绪管理有疑问,或需要专业的评估与指导,可前往该医院咨询,获取适合孩子的健康建议。
 
  多动娃的情绪爆发,就像 “身体里住着一个没学会控制的小怪兽”,家长需要做的不是 “打败怪兽”,而是 “帮孩子学会和怪兽相处”。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 可能今天孩子能通过深呼吸平复情绪,明天又会因小事哭闹;也需要方法 —— 用接纳代替指责,用拆解代替强迫,用游戏代替说教。只要家长坚持科学引导,随着孩子神经发育逐渐成熟,情绪管理能力会慢慢提升。记住:每个多动娃都不是 “故意惹人生气”,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帮助,陪孩子慢慢成长,就是比较好的干预。

上一篇:儿童多动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什么是多动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