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 3 种类型,家长需精准识别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3 20:23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并非单一表现的疾病,而是存在不同分型,不同类型的多动症在症状侧重、干预方式上存在差异。很多家长因不了解分型,容易将孩子的症状混淆,导致干预方向偏差。明确多动症的具体类型,能帮助家长更精准地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也为后续寻求专业帮助、制定针对性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避免因 “一刀切” 的认知延误孩子的干预时机。
 
一、注意力缺陷型:专注是大难题
 
注意力缺陷型是多动症常见类型之一,这类孩子的核心问题集中在 “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冲动表现相对不明显,因此也容易被家长忽视,甚至被误认为是 “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在学习场景中,孩子难以长时间专注于课堂内容,比如老师讲解知识点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走神,目光游离,对老师的提问毫无反应;完成作业时,常常坐立不安,频繁起身喝水、拿东西,原本 30 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可能需要 2-3 小时,且作业中布满粗心错误,如漏写题目、写错数字等。
 
在日常生活里,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度极低,比如整理书包时,会遗漏课本、作业本;出门前,总是忘记带钥匙、水杯等物品;与人交流时,无法专注倾听对方讲话,经常打断别人,或者答非所问,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类孩子由于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社交能力薄弱等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其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
 
二、多动冲动型:停不下来的 “小马达”
 
多动冲动型多动症儿童的核心特征是 “多动” 与 “冲动”,注意力问题相对较轻,但行为活跃度远超同龄孩子,且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给周围人带来困扰。
 
在安静场合,这类孩子难以遵守 “静坐” 规则,比如在教室上课,他们会频繁扭动身体、玩弄文具,甚至偷偷离开座位,与周围同学打闹,干扰课堂秩序;在图书馆、电影院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可能大声说话、奔跑,影响他人。
 
在行为冲动方面,孩子做事情往往不经过思考,凭本能行动。比如在游戏中,不遵守轮流规则,强行插队;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容易冲动地推搡、哭闹,无法冷静解决问题;面对喜欢的物品,可能未经允许就随手拿走,缺乏规则意识。此外,他们的动作协调性较差,比如跑步时容易摔倒,拿东西时容易打翻物品,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小意外。
 
多动冲动型孩子由于行为过于活跃、冲动,容易被贴上 “调皮捣蛋”“不听话” 的标签,在学校可能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排斥,在家中也常因频繁犯错让家长感到疲惫,长期下来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情绪状态。
 
三、混合型:注意力与行为问题并存
 
混合型多动症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孩子同时具备 “注意力缺陷型” 和 “多动冲动型” 的核心症状,两种问题相互叠加,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显著,干预难度也相对较大。
 
在注意力方面,孩子表现出与注意力缺陷型相似的问题,比如课堂走神、作业拖沓、记忆力差,难以完成需要专注的任务;在多动冲动方面,又具备多动冲动型的特点,如坐立不安、频繁活动、做事冲动、情绪波动大。例如,孩子在写作业时,不仅会频繁起身、分心,还可能因为一道题不会做就情绪失控,摔笔、哭闹,既无法专注解决学习问题,也难以控制自身行为和情绪。
 
在社交和学习中,混合型孩子面临的挑战更多。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知识吸收困难,多动冲动又让他们难以配合课堂节奏,成绩往往波动较大,且普遍处于中下游水平;社交中,他们既可能因无法专注倾听而难以融入同伴交流,又可能因冲动行为引发矛盾,导致同伴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被孤立的情况。
 
这类孩子的症状表现更复杂,家长若发现孩子同时存在明显的注意力问题和多动冲动行为,需及时重视,避免因症状叠加而延误干预,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聚焦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专注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针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相关问题,医院组建了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评估,明确分型后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医院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打造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在诊疗过程中注重与孩子建立信任,通过温和的沟通方式减轻孩子对就医的抵触情绪。同时,医院也重视家长的参与,会向家长普及多动症相关知识,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开展科学的护理和干预,帮助孩子更好地改善症状,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多动症(ADHD)对学习的影响与表现

下一篇:多动症典型表现,家长需警惕这些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