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业总走神?或许是它惹的祸!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8 20:14
  “明明坐在书桌前两小时,作业本却只写了两行字。”“刚说过的题目要求,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 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都曾遭遇过类似的崩溃瞬间。当孩子频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做事拖沓等问题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是孩子 “故意偷懒”“不听话”,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医学问题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多动症”。
 
  一、被误解的 “调皮”:多动症的典型表现
 
  多动症并非简单的 “好动”,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多动行为。在学习场景中,这些症状常常以更隐蔽的方式呈现。
 
  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可能会反复摆弄橡皮、铅笔,目光频繁游离到窗外;明明是简单的计算题,却因为粗心看错数字、漏掉符号;需要连续完成的任务,往往做了一半就被其他事物吸引,很难坚持到底。这些行为并非孩子主观上 “不想做好”,而是他们的大脑难以有效调控注意力和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多动症孩子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 “多动”,他们更多是 “内在分心”—— 看似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思绪却早已飘到九霄云外,这种 “注意力缺陷型” 多动症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
 
  二、别把 “病” 当 “调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关键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如何判断他们的行为是正常的调皮,还是多动症的信号?关键在于观察行为的 “频率”“强度” 和 “场景一致性”。
 
  正常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偶尔发生的,比如在疲劳、兴趣不足时出现,且经过提醒后能较快调整状态;而多动症孩子的分心是持续性的,无论做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事,都难以集中精神。此外,正常孩子的调皮通常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想引起关注或探索新鲜事物,而多动症孩子的冲动行为往往是无目的的,比如突然打断别人说话、在课堂上随意离开座位。
 
  如果孩子的这些行为持续 6 个月以上,且在家庭、学校等多个场景中都存在,明显影响了学习和社交,就需要警惕多动症的可能。
 
  三、忽视的代价:多动症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 “调皮” 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长大后自然会好转。但事实上,多动症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长远影响。
 
  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滑,长期下来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在社交方面,冲动和多动的行为容易让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自信心的建立。此外,有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孩子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业和职业困难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因此,及时发现并干预多动症,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四、科学应对:多动症孩子需要这样的支持
 
  面对多动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正确引导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进行评估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
 
  其次,在家庭和学校中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比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尽量减少周围的干扰,保持书桌整洁;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帮助孩子逐步完成;多给予孩子正面鼓励,关注他们的进步,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
 
  此外,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参与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拼图、阅读等),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自控力。
 
  孩子做作业总走神,可能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多动症在 “作祟”。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放下偏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多动症孩子创造一个理解、支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孩子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小心是注意力缺陷障碍!

下一篇:孩子写作业老分心?警惕是多动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