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早期表现,家长要警惕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24 23:42
  “孩子总是到处乱跑,喊他好几声都没反应”“玩具玩不到几分钟就扔一边,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 面对这些情况,很多家长觉得是孩子年纪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会好转。然而,这些看似寻常的表现,可能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信号。多动症若能在早期被识别并干预,能大大降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其早期表现,提高警惕。
 
  一、注意力方面的早期异常
 
  注意力问题是多动症早期明显的表现之一,但常常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 “不认真”。
 
  对细节的忽视:在日常活动中,多动症孩子很难关注到细节。比如画画时,他们可能漏画了关键部分,却毫无察觉;穿衣服时,常常把鞋子穿反,或者忘记扣扣子。这些并非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这些具体细节上。
 
  难以完成任务:对于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如搭积木、完成简单的手工制作等,多动症孩子往往难以坚持到底。他们可能刚开始很有兴趣,但没一会儿就失去耐心,随手放弃,转而去做其他事情。即使在家长的催促下,也很难重新投入到之前的任务中。
 
  容易被干扰:周围环境的任何一点小动静,都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听故事时,窗外飞过一只小鸟,他们的目光就会立刻被吸引过去,完全忘记正在听的故事内容;在玩玩具时,别人的一声咳嗽,都可能让他们停下手中的玩具,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二、行为活动的早期特征
 
  多动症孩子在行为活动上的表现,与普通孩子的活泼好动有着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量过大:这类孩子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活动量远超同龄孩子。在室内,他们会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爬上爬下,一会儿翻抽屉,一会儿摆弄家具,很难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在室外,更是像脱缰的野马,四处奔跑,不知疲倦,家长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休息片刻。
 
  缺乏危险意识:由于行为冲动且活动量大,多动症孩子往往缺乏危险意识。他们可能会爬上高高的桌子往下跳,或者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完全不考虑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这就需要家长时刻紧盯,防止发生意外。
 
  难以遵守规则:在集体活动中,多动症孩子很难遵守既定的规则。比如在玩游戏时,他们会随意破坏游戏规则,不按顺序进行,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满。在幼儿园里,也常常不遵守老师的指令,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三、情绪与社交的早期问题
 
  多动症孩子在情绪和社交方面的早期表现,容易被家长忽略,但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
 
  情绪波动大: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想要的玩具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而且这种情绪爆发后,很难平静下来。相反,当他们开心时,又会过度兴奋,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社交互动困难: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多动症孩子常常会出现问题。他们可能会抢夺别人的玩具,不懂得分享;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不能很好地配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难以融入集体。
 
  沟通回应差:在与人沟通时,他们常常心不在焉,别人和他们说话,他们可能只是随口答应,实际上并没有听进去。即使是家长的叮嘱,他们也可能转眼就忘,这并非是故意不听话,而是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沟通上。
 
  四、不同年龄段的早期表现差异
 
  多动症的早期表现会因孩子的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观察。
 
  幼儿期(3-6 岁):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极度活泼好动,很难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吃饭或听故事。对家长的指令常常置若罔闻,喜欢乱翻东西,破坏家里的物品。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容易发生冲突,抢玩具、推搡同伴是常见现象。
 
  学龄前期(6-7 岁):进入这个阶段,注意力问题更加突出。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经常做小动作。完成简单的手工或绘画任务时,速度慢且质量差,容易出错。在集体活动中,仍然难以遵守规则,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多个场景中持续出现上述表现,且这些表现明显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发现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多动症孩子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不是孩子不认真,可能是阅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