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了解这一常见儿童神经发育障碍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4-08 18:5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总是希望他们能专注学习、健康成长。然而,有些孩子却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度或冲动行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些表现,很可能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的症状。那么,什么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认识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并可能持续到成年。据估计,全球约有5%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ADHD,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1.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ADHD患儿在注意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在学习上,他们可能无法专注于课堂内容,经常遗漏老师讲解的重点,作业完成质量差。在生活中,他们可能经常丢三落四,忘记重要事项。
 
  2. 活动过度的表现
 
  除了注意力不集中,ADHD患儿还常常表现出活动过度。他们似乎总是充满能量,难以安静地坐着,手脚小动作不断。在课堂上,他们可能无法保持坐姿,经常扭动身体或离开座位。在课余时间,他们可能喜欢奔跑、跳跃,难以安静地玩耍。
 
  3. 冲动行为的表现
 
  冲动行为也是ADHD患儿的常见症状。他们可能做事不经思考,急于行动,不考虑后果。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们可能经常打断别人说话,难以等待轮到自己发言。在面对选择时,他们可能难以权衡利弊,做出冲动的决定。
 
  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成因
 
  ADHD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发挥作用。
 
  1. 遗传因素
 
  ADHD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中患该疾病的比例较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在ADH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神经生物学因素
 
  ADHD患儿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例如,他们的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水平可能失衡,这会影响大脑对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调节。
 
  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对ADHD的发病产生影响。例如,孕期母亲吸烟、饮酒、接触有害物质,以及儿童期的不良家庭环境、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三、如何区分ADHD与内向性格
 
  有些家长可能会将ADHD患儿的表现误认为是内向性格。实际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1. 社交能力的差异
 
  内向性格的孩子虽然可能不太喜欢主动与人交往,但他们在社交场合中通常能够保持冷静、理智,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而ADHD患儿则可能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冲动、不合群等行为,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注意力集中的差异
 
  内向性格的孩子虽然可能不太喜欢热闹的环境,但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而ADHD患儿则难以在任何事物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
 
  四、家长如何应对ADHD患儿
 
  面对ADHD患儿,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科学的应对方式,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及时就医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ADHD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询问、观察和评估工具来诊断孩子是否患有ADHD,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 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为ADHD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右旋苯丙胺等)和非中枢兴奋剂(如托莫西汀等)。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患儿的注意力、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3. 心理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ADH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儿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教育支持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为ADHD患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可以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等,帮助患儿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5. 家庭支持
 
  家庭是ADHD患儿康复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与医生、学校等各方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虽然ADHD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发挥作用。家长应该学会区分ADHD与内向性格,及时带孩子就医,采取积极、科学的应对方式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ADHD的认知和理解,为患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上一篇:拨开“多动”迷雾,为孩子铺就学习坦途——家长必知的多动症应对

下一篇:多动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用爱与智慧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