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误解!关于儿童多动症的那些误区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3-21 18:36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3-21 18:36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行为表现。当孩子表现得过于活跃、难以集中注意力时,很多家长可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然而,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拨开迷雾,正确认识儿童多动症。
误区一:调皮好动就是多动症
在生活中,孩子们往往充满活力,跑来跑去、好奇心旺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患有多动症。正常儿童的好动,通常是有目的的,比如在玩耍、探索新事物时。他们能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保持一定时间的专注,比如看喜欢的动画片、玩拼图等。而多动症儿童的好动更为频繁且无目的,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也难以安静下来,手脚小动作多,坐不住,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玩耍,都容易被各种无关的刺激所吸引。
误区二:多动症长大就会好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有多动症没关系,等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但实际上,虽然部分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这些症状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生活等多方面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可能导致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进度;在社交方面,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干扰他人,从而影响与同伴的关系,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因此,多动症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不能抱有 “等长大就好” 的侥幸心理。
误区三:多动症只是心理问题
许多人觉得多动症是孩子心理上 “想太多” 或者故意捣乱,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有其生理基础。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对大脑的执行功能,如注意力、冲动控制等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多动症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有多动症患者,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会增加。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多动症归结为心理问题,而应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综合看待和治疗。
误区四:药物治疗副作用大,能不用就不用
在多动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很多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不愿意让孩子服药。确实,一些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失眠、头痛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等方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与多动症给孩子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相比,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的益处远远大于风险。药物治疗能够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控制多动冲动行为,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儿童多动症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避免陷入这些常见的误区。如果您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孩子写作业拖延走神,竟是多动症?家长需警惕这些症状!
下一篇:警惕!孩子这些表现可能是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