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打破常见误区,科学认知与治疗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2-10 18:02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2-10 18:02
小儿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注意力、活动水平和冲动控制能力。这种疾病不仅会对孩子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其自尊心和家庭关系造成长远的损害。然而,关于多动症,社会上存在许多误解和偏见。本文将揭示这些常见误区,并强调科学认知与治疗的重要性。
误区一:多动症不需要治疗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因此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疗。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研究表明,近半数以上的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症状可能减轻,但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问题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多动症儿童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误区二:治疗只是医生的事
多动症的治疗并非仅仅是医生的事情,它需要家长、老师、医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老师和家长在多动症的治疗中作用尤为关键,因为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和心理行为治疗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如果仅仅是医生开药,孩子服药,治疗效果将是有限和短暂的。
误区三:单纯药物治疗即可
多动症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以心理行为治疗为基础,必要时可加用药物治疗。对于轻症的患儿,心理行为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中重症患儿,则需要加用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然而,有人觉得心理行为治疗时间较长,效果没有药物治疗来得快,因此只要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但单纯药物治疗只在服药时有治疗作用,一旦停药,症状可能重新出现。因此,应将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和加强疗效。
误区四:不需要长期服药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治疗。有人认为,多动症儿童不需要长期服药,只要临时服药即可,这是不正确的。由于多动症的症状持续存在,因此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如果服药时间短或不规则,就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服药的疗程一般是以年来计算,可达数年,甚至有些患儿成年后可能还需要服药治疗。
误区五:短效药物比长效药物好
不少家长喜欢让孩子服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认为这样既解决了学习问题,又减少了副作用。然而,多动症的症状不仅上午有,下午和晚上也存在。如果只在上午服用短效药,那么下午和晚上的症状就得不到改善,这对孩子的学习和身体都不利。近年来,专家们一致认为理想的治疗应该是全天都应控制症状,因此长效药物可能更为适合,因为它每天只需服药一次,就能达到控制全天症状的目的。
误区六:服药后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有些人认为多动症儿童服药后学习成绩都会提高,但这是错误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尤其是孩子的智力因素、兴趣及老师的教育方法等。药物虽然能提高注意力及自控力,减少多动,改善冲动和认知功能等,但并不能直接提高智商。因此,即使服药了,学习成绩也不一定能提高。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神经发育障碍。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共同帮助孩子克服这一挑战。通过科学认知与治疗,我们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控制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业成绩。同时,我们也应打破关于多动症的常见误区,以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态度来面对这一疾病。
下一篇:小儿多动症的长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