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清嗓子,眨眼,难以控制,小心抽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1-07 23:57
  “咳咳”,清嗓子的声音和快速眨眼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当孩子偶尔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可能会以为是嗓子不适或眼睛疲劳。但如果这些行为变得频繁、重复,且孩子自己似乎也难以控制,那么就需要警惕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习惯,很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一个复合信号。正确识别这一信号,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清嗓子、眨眼与抽动症之间的关联。
 
  清嗓子与眨眼:抽动症的常见组合信号
 
  清嗓子(发声性抽动)和眨眼(运动性抽动)是儿童抽动症中两种非常典型的表现,它们常常结伴出现,构成一个引人注意的“组合信号”。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会不自主地、快速地眨眼,可能伴有挤眉弄眼;同时,会发出短促、用力的清嗓子声,但喉咙里并无明显痰液或不适感。这些动作和声音往往是孩子无法自我控制的,在紧张、疲劳或被提醒时可能更加频繁。如果这两种行为持续存在,家长就应高度怀疑抽动症的可能性。
 
  如何区分抽动与普通疾病
 
  正确区分抽动症状与普通疾病,是家长需要掌握的关键。咽炎或鼻炎引起的清嗓子,通常伴有咽喉干痒、疼痛或鼻塞、流涕等不适感;过敏性结膜炎或干眼症引起的眨眼,则伴有眼睛发红、发痒、畏光等症状。而抽动症引起的清嗓子、眨眼,往往“孤立”存在,孩子没有相应的主观不适。一个有效的鉴别方法是,观察孩子在睡眠或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这些症状是否消失或大幅减轻。如果是,那么抽动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抽动症状在放松和专注的状态下通常会得到缓解。
 
  全面认识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是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重复的抽动。这些抽动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如眨眼、皱眉、耸肩、甩手)和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吸鼻子、哼声)。抽动症状的特点是波动性,时好时坏,且常常在精神紧张、焦虑、疲劳或感染时加重。清嗓子、眨眼作为抽动症的常见首发症状,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抽动症状同时存在,对孩子的学习和社交都可能产生影响。
 
  探寻抽动症的可能成因与影响因素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它是由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功能失衡被认为是关键的生理基础。此外,心理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关系紧张、受到惊吓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因此,一个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康复十分有益。
 
  家长发现孩子清嗓子眨眼后该怎么办
 
  当家长怀疑孩子的清嗓子、眨眼是抽动症的表现时,正确的应对方式尤为重要。首先,切忌过度指责或频繁提醒,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使其更加焦虑,反而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家长应该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同时,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如果这些行为持续存在,并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或社交,那么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评估和诊断是必要且明智的选择。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神经内科等特色诊疗部门。医院致力于为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各类儿童发育行为问题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干预服务。院内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和相应的诊疗设备,能够对患儿的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医院强调个体化的综合干预,结合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合适的康复方案,旨在帮助他们改善症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儿童抽动症的诊疗方面,广州天使儿童医院通过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为众多家庭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支持与指导。

上一篇:孩子爱动个不停?别急着责备,可能是抽动症

下一篇:孩子常眨眼、吸鼻子?或是抽动症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