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清嗓子?可能是抽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8 23:52
  “咳、咳、咳”,当您的孩子频繁发出清嗓子的声音,您是否第一反应是“嗓子发炎了”或者“感冒没好利索”?在给孩子喝了无数水、用了各种润喉糖甚至吃了消炎药后,如果这种声音依然存在,那么家长们需要警惕,这可能并非简单的喉咙问题,而是一种被称为“抽动症”的神经发育障碍发出的信号。儿童抽动症并不少见,而清嗓子正是其常见的发声性抽动表现之一。正确识别这一信号,对于帮助孩子获得及时支持至关重要。
 
  清嗓子背后的两种可能
 
  孩子频繁清嗓子,通常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因: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这是家长首先会想到的。例如,咽喉炎、鼻炎、鼻窦炎导致鼻涕倒流刺激咽喉,或空气干燥、过敏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孩子咽喉不适,从而通过清嗓子来缓解。这类清嗓子通常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喉咙痛、流涕、咳嗽等,并且在原发病得到治疗后,清嗓子的行为会随之消失。
 
  病理性原因:抽动症:如果排除了上述生理性因素,孩子清嗓子的行为依然持续,甚至加重,那么就需要考虑抽动症的可能。抽动症是一种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当抽动发生在喉部肌肉时,就会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发出“咕噜”声、吸鼻声等。这种发声抽动是孩子无法主动控制的,越是想抑制,可能越是频繁。
 
  如何区分抽动症清嗓子和普通清嗓子
 
  对于家长来说,准确区分两者是关键。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您进行初步判断:
 
  是否伴随其他动作:抽动症的孩子除了发声抽动外,往往还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性抽动。例如,不自主地眨眼、皱眉、耸鼻、歪嘴、摇头、耸肩、甩胳膊或踢腿等。如果清嗓子与这些动作同时或交替出现,抽动症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发作的特点:抽动症引起的清嗓子具有阵发性,表现为一阵一阵地发作。在紧张、焦虑、疲劳或感冒时,症状可能会加重;而在孩子精神放松、专注于感兴趣的活动(如玩游戏、看电视)时,症状可能会减轻甚至暂时消失。普通因喉咙不适引起的清嗓子则通常持续存在,与情绪状态关系不大。
 
  孩子的主观感受:因咽喉不适而清嗓子的孩子,通常会表示“嗓子痒”、“有东西卡着”。而抽动症的孩子在清嗓子前,可能会有一种身体上的“先兆感觉”,比如喉咙里有股冲动或压力感,清嗓子后这种感觉会暂时缓解,但他们往往难以准确描述这种不适。
 
  对干预的反应:如果按咽喉炎治疗无效,家长越是提醒、批评“别清嗓子了”,孩子反而可能清得越厉害,这符合抽动症“被关注时加重”的特点。
 
  家长发现信号后应该怎么做
 
  当家长怀疑孩子的清嗓子行为与抽动症有关时,正确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切勿过度关注和指责:首先要明白,这是孩子身不由己的行为,并非故意捣乱。过度的提醒、批评或惩罚,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寻求专业诊断:重要的一步是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神经科、发育行为科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量表评估,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包容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的学业压力和紧张情绪。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些都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改善症状。
 
  与学校沟通:在征得孩子和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避免在课堂上过度批评或关注,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等相关科室,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医院在儿童抽动症、多动症等发育行为问题的评估与干预方面积累了相应的经验。院内配备了专业的评估工具,由医疗团队为儿童进行系统化的检查,以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针对抽动症等问题,医院注重个体化原则,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综合性的干预建议,并强调家庭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家长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应对策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上一篇:孩子有抽动症、总清嗓子,怎么办?

下一篇:帮助抽动症孩子,家庭支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