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抽动症,从症状开始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6 20:10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6 20:10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的神经发育障碍,但其症状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误判。很多时候,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等表现会被当作 “调皮” 或 “坏习惯”,直到症状加重影响生活,才引起重视。其实,了解抽动症的第一步,就是认清它的典型症状。只有准确识别这些信号,才能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本文将详细解析抽动症的各类症状,帮助家长建立清晰的认知。
一、运动性抽动:身体不自主的 “小动作”
运动性抽动是抽动症比较直观的表现,主要体现为身体各部位肌肉的不自主收缩,这些动作突然、快速且反复出现,常见于以下部位:
面部抽动
面部是运动性抽动比较容易首发的部位,家长可重点观察孩子是否有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咧嘴、伸舌头、努嘴等动作。例如,孩子可能在看动画片或写作业时,不受控制地每分钟眨眼十几次,即使提醒也无法长时间停止;有些孩子会反复皱鼻子,看起来像 “做鬼脸”,但实际无法自主控制。
头颈部抽动
随着症状发展,抽动可能蔓延至头颈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比如,孩子在听课时会突然快速摇头,或不自觉地将肩膀向上耸起,这些动作往往没有明确原因,且在紧张时会更加频繁。
躯干与四肢抽动
部分孩子的抽动会涉及躯干和四肢,出现挺胸、弯腰、扭腰、甩手、抖腿、踢脚等动作。例如,走路时突然踮脚,写字时猛地甩手导致笔掉落,这些动作可能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如行走、握笔或坐姿。
二、发声性抽动:难以控制的 “异常声音”
发声性抽动是抽动症的另一重要表现,由喉部、呼吸道或口腔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引发,声音类型多样,容易被误认为 “故意捣乱”:
简单发声抽动
常见的简单发声包括清嗓子(发出 “吭吭” 声)、咳嗽、吸鼻子、哼气、尖叫、犬吠声等。这些声音往往无明显生理诱因,比如孩子没有感冒或咽喉不适,却频繁清嗓子,一天内可达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有些孩子会突然发出尖锐的叫声,自己也会因无法控制而感到困惑。
复杂发声抽动
相比简单发声,复杂发声抽动更为少见,但对孩子的社交影响较大。表现为重复说单词或短语、模仿他人说话(即 “模仿言语”),甚至偶尔出现无意义的音节。例如,孩子可能在别人说完一句话后,无意识地重复几个字;或在安静环境中突然说出与场景无关的词语,这些行为并非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不受控的神经反应。
三、抽动症的 “伴随症状”:容易被忽视的信号
除了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部分孩子还会伴随其他症状,这些表现虽不直接属于抽动,但往往与抽动症密切相关,需一并关注:
注意力与行为问题
约 30%-50% 的抽动症孩子会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活动过多、冲动任性等。例如,上课难以专注听讲,总是东张西望,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这些问题可能与抽动症状相互影响,加重孩子的学习困难。
情绪与心理问题
抽动症孩子常因症状受到他人关注或嘲笑,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易怒等情绪。比如,孩子可能因频繁抽动被同学起外号,从而不愿参与集体活动,逐渐变得孤僻;有些孩子会因无法控制症状而烦躁,甚至出现情绪爆发。
感觉异常与强迫倾向
少数孩子会出现感觉异常,如身体局部有瘙痒、刺痛或紧绷感,通过抽动动作可暂时缓解这种不适;还有部分孩子可能伴随轻微的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书包、洗手等,这些表现虽不典型,但能为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四、抽动症症状的 “波动性”:时轻时重是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抽动症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明显的波动性:
加重因素:孩子在紧张、疲劳、兴奋、压力大或感染时,抽动症状会明显加重。例如,考试前、参加陌生场合的活动时,眨眼、清嗓子的频率会显著增加。
减轻因素:在放松、专注于感兴趣的事情(如玩游戏、看喜欢的节目)或睡眠时,症状会减轻甚至暂时消失。这种波动性容易让家长误以为 “孩子好了”,从而忽视持续干预的必要性。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针对抽动症,医院会结合孩子的症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病情后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症状,健康成长。
下一篇:了解抽动症:孩子身上常见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