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什么?家长必读的科普指南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9 20:32
  一、抽动症的定义
 
  抽动症,医学全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这些抽动症状通常不能被意志长期控制,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抽动症的类型
 
  1. 短暂性抽动障碍
 
  这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多发生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比如频繁眨眼、皱眉、耸鼻、摇头、耸肩等,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简单发声抽动,像清嗓子、吸鼻子、咳嗽等声音。症状往往在数周或数月内波动,一般持续不超过1年。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眨眼,过了几周后眨眼症状减轻,却又出现了耸肩动作。
 
  2.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此类抽动障碍的抽动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通常超过1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运动抽动,如反复甩手、踢腿、旋转身体等;也可能仅表现为发声抽动,如不断发出哼哼声、尖叫声、犬吠声等。相较于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的症状相对固定,较少出现多种症状交替变化的情况。
 
  3. Tourette综合征(又称抽动 - 秽语综合征)
 
  这是抽动症中较为严重的类型。患者既有多部位的运动抽动,又有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下发展至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及下肢,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如做鬼脸、点头、扭腰、跺脚等。发声抽动除了常见的清嗓子、吸鼻子声外,还可能出现秽语(说出脏话、不适当的言语)、模仿语言(重复别人说的话)、重复自己的语言等。该综合征通常在儿童期起病,病情可能随年龄增长有所波动,但部分患者症状会持续至成年。
 
  三、抽动症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抽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抽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会相对增加。相关遗传学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抽动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元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导致抽动症状的出现。
 
  2. 神经生物学因素
 
  -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 - 羟色胺等在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失衡时,可能引发抽动症。例如,多巴胺功能亢进被认为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过多的多巴胺可能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从而引发不自主的抽动动作。
 
  -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通过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如基底节、额叶、边缘系统等区域的灰质体积、白质纤维连接以及神经活动模式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这些脑区在运动控制、情绪调节、认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可能导致抽动症状以及相关的情绪、行为问题。
 
  3. 心理因素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环境中,可能诱发抽动症。例如,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遭受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转学等),都可能使孩子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引发抽动症状。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抽动症的发生或加重。
 
  4. 其他因素
 
  - 感染:部分感染因素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尤其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这种感染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攻击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进而诱发抽动症。临床上发现,一些患有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的儿童,在感染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抽动症状。
 
  - 围生期因素:母亲在孕期的健康状况以及孩子出生时的情况也可能对抽动症的发生产生影响。如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或者孩子出生时出现早产、低体重、窒息等情况,都可能增加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这些围生期因素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为日后抽动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四、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
 
  1. 学习方面
 
  抽动症孩子由于频繁的抽动动作和发声,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和学习。比如在课堂上,孩子可能因为不断眨眼、摇头或发出奇怪声音,而无法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抽动症状也可能影响孩子书写、阅读等学习技能的发展,例如手部的不自主抽动会使书写变得困难,速度慢且字迹潦草。
 
  2. 社交方面
 
  抽动症孩子的异常表现可能会引起同伴的好奇、嘲笑或排斥,这会使孩子在社交中感到自卑、孤立,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影响其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长期处于这种社交困境中,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3. 心理方面
 
  孩子自身往往对抽动症状感到困惑、焦虑和自卑。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沮丧,担心被他人异样看待。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加重,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强迫、多动等共病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抽动症的相关知识,是家长帮助孩子应对这一疾病的第一步。只有充分认识抽动症,才能在孩子出现症状时及时发现、正确对待,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抽动症是如何干预的?

下一篇:抽动症是什么病?常见症状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