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坏习惯:重新认识不自主动作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3 20:35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13 20:3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甚至出现不自主的秽语。不少人会将这些行为归为 “坏习惯”,认为是孩子调皮、不听话的表现,进而对其进行批评、指责甚至惩罚。然而,这些看似 “不听话” 的行为,很可能是抽动症的症状。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并非孩子故意为之的坏习惯。重新认识抽动症,了解其本质与特点,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抽动症的常见表现:并非故意为之的 “小动作”
抽动症的症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常见于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及四肢,比如频繁眨眼、皱眉、吸鼻、撅嘴、张口、伸舌、点头、摇头、耸肩、扭颈、挺胸、弯腰等。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难以控制,且在情绪紧张、焦虑、疲劳或兴奋时会加重,在放松、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可能减轻。
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吸鼻、哼声、尖叫声、犬吠声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不自主的秽语、重复语言或模仿语言。这些发声行为同样是不自主的,孩子自身也难以抑制,常常因此感到尴尬、自卑,甚至刻意回避社交场合。
抽动症与坏习惯的本质区别:从成因看差异
很多人容易将抽动症的症状误认为是孩子的坏习惯,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坏习惯通常是孩子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控制和纠正来改变的。比如孩子故意眨眼吸引注意力,经过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提醒,孩子能够意识到并加以改正。
而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成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抽动症的症状是不自主的,孩子无法靠自己的意志去控制或停止,即使他们努力去抑制,症状也可能会以更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忽视抽动症的危害: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果将抽动症误认为是坏习惯而忽视或不当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在学习方面,频繁的抽动症状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成绩。孩子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症状被同学嘲笑而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社交方面,抽动症可能会让孩子受到同学的误解、嘲笑或孤立,导致他们变得自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心理方面,长期的抽动症状和外界的压力可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正确应对抽动症:及时干预与科学护理
当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给孩子服药,定期带孩子复查。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度批评、指责或惩罚,多给予孩子关心、鼓励和支持。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孩子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领域有着一定的临床经验。医院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配备了相关的医疗设备和医护团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下一篇:抽动症的常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