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警惕儿童抽动症!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04 20:11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04 20:11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的情况时,往往会误以为是 “坏习惯” 或眼部、咽喉部的小问题,简单处理后便不再关注。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动作,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早期信号。儿童抽动症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家长需提高警惕。
频繁眨眼、清嗓子: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其中,频繁眨眼和清嗓子是较为常见的症状,需要家长重点关注。
频繁眨眼作为常见的运动性抽动症状,与正常眨眼有明显区别。正常情况下,孩子眨眼是有规律的,频率较低,而抽动症引起的眨眼则更为频繁、快速,有时还会伴随挤眉、皱鼻等其他面部动作。这种眨眼不受孩子主观控制,即使家长提醒或制止,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且在孩子精神紧张、疲劳或兴奋时,症状可能会加重。
清嗓子则属于发声性抽动的常见表现。孩子会频繁发出 “吭吭” 声,试图清嗓子,但这种声音并非由咽喉部炎症等器质性疾病引起,即使多喝水或服用润喉药物,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有时,清嗓子还可能与其他发声症状同时出现,如咳嗽、吸鼻子等,同样具有不自主、反复出现的特点。
这些伴随症状也需警惕
除了频繁眨眼和清嗓子,儿童抽动症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家长需全面观察孩子的表现:
在运动性抽动方面,孩子可能会出现头颈部的不自主动作,如点头、摇头、歪脖子等;肢体动作也可能异常,比如甩手、踢腿、踮脚等;部分孩子还会有躯干的抽动,如挺胸、弯腰、扭腰等。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且会反复出现。
在发声性抽动方面,除了清嗓子,还可能出现简单的发声,如哼气、尖叫等,少数孩子会出现重复他人话语、说无意义词汇的情况。此外,抽动症的症状具有波动性,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减轻,而在特定诱因下加重,且症状可能会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比如从眨眼逐渐发展为摇头或清嗓子。
抽动症的可能诱因
儿童抽动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这些诱因有助于家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遗传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孩子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神经生物学方面,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异常,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相关。
心理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中,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学习压力过大、受到惊吓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此外,感染、过敏等身体因素,也可能对抽动症的发生产生影响。
发现症状后该如何应对?
当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方式:
首先,避免过度关注或指责孩子的症状,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加重。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理解孩子的症状并非故意为之,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和支持。
其次,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神经科或儿童保健科进行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排除眼部、咽喉部等器质性疾病,明确是否为抽动症。
一旦确诊为抽动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家庭环境、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症状较明显时,需配合医生进行专业的治疗和训练。同时,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和帮助,避免孩子因症状受到歧视或误解。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领域,关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包括儿童抽动症等。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护团队,能够为孩子提供检查、评估及相关的干预服务。
在针对儿童抽动症的诊疗过程中,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症状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上一篇:孩子频繁眨眼、摇头?可能是抽动症
下一篇:什么是儿童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