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骨龄偏小怎么办?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4-08-02 16:51
  孩子骨龄偏小,有哪些原因?要如何干预?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干预的方法如下:
 
  1.营养不良:主要是维生素 D 和钙质摄入不足,或缺少晒太阳导致的。除了骨龄偏小,还可能有多汗、烦躁、方颅以及腿部畸形等症状。这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比如口服维生素 D 制剂,如维生素 AD 滴剂、维生素 D 滴剂等。同时,要让孩子多晒太阳,有助于改善骨龄偏小的现象。
 
  2.生长激素缺乏:可能是原发性因素,如基因缺陷、激素异常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继发性因素,如肿瘤、创伤性外伤等导致的。可能是单一的生长激素缺乏,也可能同时伴有垂体其他激素的缺乏。这种情况常表现为骨龄偏小和外观显小等。医生会结合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制定具体的疗程。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比如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3.甲状腺功能低下:又称甲低,是甲状腺激素产生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生长迟缓和智力低下,出现骨龄偏小的情况。因此,确诊后要尽早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比如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新生儿筛查发现甲低的孩子,经过早期治疗,预后多数良好。晚发现、晚治疗的孩子,体格发育有可能逐步赶上同龄孩子,但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是不可逆的。
 
  4.此外,儿童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骨龄偏小。如果是儿童糖尿病引起的,一般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同时要积极调整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延误理想的治疗时机。
 
  总之,引起骨龄偏小的原因有很多,一旦发现,建议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错过合适的治疗时机。

上一篇:骨龄偏小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孩子骨龄偏小如何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