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及特发性矮小的诊断标准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4-12-23 17:42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远低于正常水平的生长状况,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而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则是其中一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矮身材疾病,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并且临床上无生长激素缺乏和明显的进行性病理改变。下面将详细介绍矮小症以及特发性矮小的诊断标准。
 
  矮小症介绍
 
  矮小症是指身高显著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平均值。在医学上,矮小症的诊断标准通常是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正常参考值的2个标准差(SD)以下或处于第3百分位以下。此外,矮小症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长激素缺乏、内分泌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营养性疾病、骨骼疾病、染色体异常等。
 
  特发性矮小的诊断标准
 
  特发性矮小是一种暂时尚无明确原因的矮身材疾病,在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的矮小儿童中,特发性矮小的发病率约占20%左右,而生长激素缺乏只占1%左右。以下是特发性矮小的具体诊断标准:
 
  1. 身高低于标准: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正常参考值的2个标准差(SD)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以下。
 
  2. 出生正常:出生时身长和体重正常,并且身材匀称。
 
  3. 无慢性疾病:无明显的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肾、心、肺、内分泌代谢病和骨骼发育障碍等。
 
  4. 无心理和情感障碍:患儿没有心理和严重情感障碍,摄食正常。
 
  5. 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检查正常,无染色体异常。
 
  6.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两项标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峰值大于等于10ng/ml,并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正常。
 
  7. 骨龄正常或延迟:骨龄正常或相对于实际年龄有所延迟。
 
  此外,诊断特发性矮小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疾病、垂体功能障碍等。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矮小症。
 
  特发性矮小的诊断流程
 
  诊断特发性矮小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儿出生时的胎龄、娩出方式、身长和体重、有无窒息、畸形等情况,以及母亲的胎次、产次、妊娠及生产史、孕期健康状况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坐高、指距、头围、皮下脂肪厚度等标准的身体测量方法,观察患儿发育是否匀称,头面部、躯干、四肢有无特殊。
 
  3. 生化检测:包括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测、血IGF1、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等,以判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的功能。
 
  4.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包括骨龄和头颅正、侧位片,以观察骨龄和骨骼发育情况。
 
  5. 遗传学检查:如果患儿有家族中类似情况的亲属,或怀疑有遗传性疾病,可能需要进行遗传学检查。
 
  特发性矮小的治疗
 
  虽然特发性矮小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生长激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儿提高身高,改善其身高,减少因身材矮小带来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同时,家长和患儿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监测身高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特发性矮小是儿童矮小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以保障患儿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矮小症是否会影响生育能力?

下一篇:矮小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