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的成因大集合,一看就懂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4-12-17 18:22
  矮小症,又称身材矮小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它表现为儿童在相似生活环境下,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矮小症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矮小症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孩子的身高约有70%是由遗传决定的。如果家族中有矮小症患者,孩子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从而影响身高发育。
 
  二、内分泌异常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导致矮小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生长激素缺乏是主要的原因。生长激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缺乏会导致身高增长受阻。此外,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影响身高发育,因为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三、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严重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粘多糖病、21三体综合征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身高增长。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营养吸收和利用等方式,导致身高发育迟缓。
 
  四、营养不良
 
  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任何年龄段营养供应不足都可能对健康和发育造成损害。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骨骼生长缓慢,身高增长受阻,从而引发矮小症。
 
  五、精神心理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孩子的心理状态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对身高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家庭破裂、父母不和睦、孩子遭受虐待等都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身高。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可能对身高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六、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这是一种有家族史的生长发育障碍,父母生长较晚,但孩子身材比例好,智力发育没有问题,只是单纯的生长速度比一般孩子低。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会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达到正常身高。
 
  七、染色体异常
 
  部分女孩表现为矮小并伴随其他系统的表现,很多女孩到青春期没有第二性征且身高不增长,这可能是染色体有问题。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生长发育障碍,进而影响身高。
 
  八、药物和环境因素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对儿童的身高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矮小症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内分泌、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因素、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染色体异常以及药物和环境因素等。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矮小症。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身高测量和生长速度评估。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增长异常,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上一篇:矮小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下一篇:怎样帮助矮小症患者迎来身高的春天?